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高房價背後的制度缺失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3日 10: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汪利娜

2010年03月27日11:33我來説兩句(0)複製鏈結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高房價、地王、蝸居諸此等等,成為當下無法回避的話題。地王仍然不斷呈現,儘管已有國十一條的種種舉措,但房價到底因此能有多少變化,仍是待解懸疑。泡沫驚魂不散,令人開發商投資者心顫,更讓消費者望房興嘆。許多人將房價的瘋狂歸咎於流動性氾濫,儘管它難脫推波助瀾之責,但關鍵還是制度的缺失。

  為什麼價格的癲狂多發生在房地産領域?而非其他領域?從國外經驗看,日本的泡沫危機、北歐的銀行危機、東亞金融危機和此次美國的次貸危機,無一例外都與房地産資産價格的劇烈波動有關。然而,任何金融風險和危機的産生都不是一個純粹的金融現象,而是實體經濟多種問題、矛盾積重難返的必然結果。房地産之所以能成為泡沫的載體,主要是由土地資産特殊的物理特徵、經濟特徵和市場環境所決定的。土地作為一種商品,與其他商品相比,有著許多的特殊性。從物理特性上講,土地具有空間固定性和異質性。換句話説,每一塊土地都是唯一的和獨特的。從經濟特徵來看,土地具有稀缺性,它是一種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因此,與其他生産要素相比,土地的供給彈性較小。儘管中國並不是世界上土地資源最短缺的國家,但土地制度的不健全會人為地加劇土地供給的稀缺性、壟斷性和供需矛盾,從而給人們一種預期,似乎有“可以長到天那麼高的大樹”,地價、房價可以無休止地漲下去。非理性的預期加上投資者的盲目、從眾、癡迷和瘋狂,會推動房價偏離其實際價值,這就為泡沫的生成提供了前提條件。

  而中國土地制度改革滯後及不健全加劇了土地供需的扭曲。認真梳理我國的土地制度,從農村集體用地轉變為城市建設用地,從政府的儲備到用地企業拿地,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透著與市場等價交換原則、憲法産權平等精神相違的弊端。為什麼農村的集體用地的流轉僅限于農用地,而不允許農村建設用地進城,即轉為城市建設用地?為什麼農村建設用地想進城只能接受上級政府的徵收機制,只能拿到一點可憐的補償款,而政府出手一拍就可從溢價中獲得鉅額的出讓金收益?即然許多小産權可以以“大棚別墅“、“畫家村”、“生態示範園”的形式出現,為什麼不能給“城中村”的土地、小産權房一個合理合法實現其利益的出路?為什麼城市建設用地的出讓因用途不同(工業用地、居住用地、商業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倉儲用地)而同地不同價?為什麼中國的城市規劃很多只是紙上畫,而對政府行為和企業行為隨意的修規和違規毫無任何法律約束力?

  土地制度的“雙軌制”人為因素和灰色地帶過多,為“尋租”和“創租”提供了便利,這就是為什麼科研用地可隨意改變為商業住房用地,打著扶貧的海上養殖項目可改建成“海上皇宮”等咄咄怪事不斷出現的制度條件。“雙軌”制的“多元”價格滋生的財富誘惑使得各級政府和企業紛紛界入土地市場,各顯神通。政府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白薯”的大志大勇,以既是“裁製員”又是”運動員”的身份介入地産市場,以低價拿地和高價賣出的方式,從“一進一齣”的溢價中獲得鉅額土地收益。2009年杭州土地收益高達1300億元,北京、上海的土地也收益不菲,而土地收益使用和分配的監管缺位卻導致國有土地形式上全民所有,但真正落實到民生、公共品服務上並不多。誰能給老百姓一筆放心賬?在國外最耀眼的樓宇是商廈、公司寫字樓,在中國,舊城改造中一棟棟政府辦公樓拔地而起 (許多鎮級政府人均辦公室面積超過200平方米),公車、公宴、公款出國的奢華讓世人咋舌。一邊是大量的廉價劃撥、協議出讓名目繁多的土地,而另一邊,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居住用地卻只有 “招拍挂”一條路,加之土地市場上“賣方”只有地方政府一家。那麼,這種壟斷格局拍出天價的土地就成了一種見怪不怪的常態。

  在中國,土地不僅是政府財政的重要來源,也是企業撬動金融杠桿的利器。許多人為公開房價成本構成(地價、建築成本、相關稅費等)打得不亦樂乎,以為這樣可以搞清房地産企業“暴利”來源。其實,房價與成本的差額並非企業的“暴利”的唯一來源或主要來源,而真正 “暴利”來自企業金融杠桿的運用。2009年土地招拍挂之所以成為眾多國企、上市公司追捧的對象,他們不惜血本的拿地、抬高地價,目的並不在真正從事房地産開發,其原因在於土地是撬動金融的杠桿。一方面,“天價的土地”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資産價值,進而推高公司的股票價格,從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土地是最佳抵押品,價值上百億元的土地可以使企業從多家銀行獲得鉅額的信貸支持。有了國家的錢、銀行的錢和股民的錢,只要公司經營收益率為正,企業利潤率就可以成倍的放大,這才是土地金融的魅力所在和房地産企業獲得“暴利”的秘訣。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