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錢夙偉:假如造湯營大橋的是隋代李春……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8日 09: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7月24日下午5時20分潭頭鎮湯營村伊河湯營大橋整體垮塌,橋上眾多滯留人員不幸落入水中。事件發生後,欒川縣、嵩縣出動軍民至少4000人晝夜“拉網”搜救。截至昨天下午6時,搜救人員已救出6名落水群眾,發現至少37具遺體,目前仍有19名群眾下落不明。(《大河報》7月27日)

    又一座大橋垮塌了,又有那麼多的民眾成了冤魂。不知這橋是什麼時候建造的,但去年垮塌後重修,也不應只有短短一年的“保質期”。很顯然是質量出了問題,比如,媒體曝光“垮塌的橋面未見有鋼筋”,僅憑這一點,不垮塌才怪。

    據稱,河南省欒川縣交通局一位工作人員解釋,大橋本身設計得早,根基是自重力式的,不像孔樁橋基牢固。洪水來臨時,河裏漂浮著很多上遊下泄的樹木。“由於樹木阻塞橋孔下泄水面,導致洪水對橋衝擊很大,瞬間垮塌。”這樣的“解釋”顯然過於荒唐,根本就是為了推脫責任。

    比如,“設計得早”,還能比隋代匠師李春建造、距今已1400年的趙州橋更早?而且,即使當今,趙州橋仍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也並非“孔樁橋基”。至於洪水衝擊,趙州橋經歷的洪水還少嗎?據記載,趙州橋除經歷了10次水災,還有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臺發生的7.6級地震,也安然無恙,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如果讓李春來造湯營大橋,還會垮塌嗎?答案不言而喻。現代科學技術如此發達,建築材料日新月異,橋的壽命卻越來越短,是造橋人失去了修橋鋪路的職業使命意識,惟利是圖,於是,偷工減料不可避免。頗耐人尋味的是,據附近村民説,“橋北頭本來有一座提示牌,記載啥年修的、啥年維修過。可後來,這塊提示牌竟然在橋塌後被人摘走了。”為何要摘走?難道是心虛?

    湯營大橋垮塌後,欒川縣委、縣政府隨後公開向洛陽市作的檢查中説,“儘管此次災害事件發生有連降暴雨突發洪水不可抗拒的因素,但也充分暴露出我們落實市委、市政府要求不力,執行不到位,工作不深入、不紮實、不具體、不細緻等問題。”讓人不解的是,這當中並沒有提及至關重要的橋的質量問題。其實,洪水固然兇猛,但更兇猛的威脅,是一座座還沒有垮塌的“湯營大橋”。

    (錢夙偉 原題:讓李春來造湯營大橋也會垮塌嗎)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