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就業形勢仍嚴峻 勞動力成本上升是喜是憂?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3日 10: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加薪讓珠三角的外來工普遍受益

【調查】您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中國經濟是喜是憂?
喜,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縮小貧富差距。
喜,增強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要求我們必須走出廉價勞動力時代。
憂,勞動力成本過快增長會削弱産業競爭力,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憂,勞動力成本上升使得就業崗位減少,難以與勞動生産率的提高相適應。
説不清。



      今年以來,以東部地區企業加薪和中西部地區政府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為標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信號”不斷閃現。

透過這一新的經濟現象,一系列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中國經濟是否正在走出廉價勞動力時代在這一重要轉變過程中,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在“充分就業”與“體面就業”之間尋求平衡點。

難以為繼的廉價勞動力時代

“勞動力成本上升主要表現為工資提高,特別是農民工工資提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説,“據我們監測,2004年後,農民工工資增長幅度比較明顯,從平均月工資六七百元提高到現在的1500元。”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院長沈琴琴則認為,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不僅僅是勞動報酬的問題,還有很多隱形成本。為了適應員工的要求,企業在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投資也在增加。

分析當前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原因,首先要看中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去年曾預測,今年中國會出現嚴重的勞動力結構短缺。“用工荒”證明了這一點。

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室開展的企業用工情況調查發現,今年以來,農村外出勞動力在東部地區的就業比重快速下降,技術工人供不應求,熟練工人普遍難招。勞動力供需區域失衡,直接導致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率先上升。

不久前,蔡昉又撰文指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已經顯著減慢。目前,城市所需勞動力數量主要依靠農村轉移勞動力滿足,而預計最遲到2015年,農村向外轉移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將不足以補償城市的需要量。

“這不是一個短期的、局部的現象,而是一個長期的、必然的趨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認為,長期看,勞動力成本上升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很大空間。

與快速增長的國內生産總值和企業利潤相比,中國經濟多年來處於廉價勞動力時代。2002年至2009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年遞增幅度為10.13%,但職工工資扣除物價因素後的年均增長為8.18%。

“現在的增長是對以前低工資水平的一種矯正。”莫榮認為,“物價的提高,特別是糧食價格的提高,帶來百姓生活成本的增長,使職工要求提高工資的願望與日俱增;同時,勞動生産率的不斷提高則使企業增加勞動力成本支出成為可能。”

勞動力成本上升也反映了新一代勞動者的要求。隨著“80後”“90後”人群和“新一代農民工”走上就業崗位,他們渴望得到比父輩們更高的工資水平和更好的福利待遇。

勞動力成本上升是把“雙刃劍”

勞動力成本上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內在動力:提高工資性收入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擴大消費、拉動內需,降低經濟增長對低級出口和外國投資的過分依賴;加薪則“倒逼”企業主動調整産業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擴大産品附加值。

正如美國《華爾街日報》所指出的:“這種轉變有望加快這個國家轉型的步伐,使其成為更多地依靠本國國民的消費力驅動的經濟體。”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是一把“雙刃劍”。

加薪將直接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特別是對於那些“靠生産100雙襪子才能賺到1美元利潤”的低端製造業來説,更是一個巨大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最近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接近八成企業經營者認為勞動力成本提升是未來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中國外向型經濟的影響更為直接。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日前表示,儘管今年以來中國出口增長加快,但是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將制約中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全年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而據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李文鋒介紹,目前,印度、越南等周邊國家勞動力成本已經比中國低,一些外資企業開始向東南亞和印度轉移部分生産能力。

“某些行業可能會出現就業困難,這方面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評估。”莫榮説。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兩難”選擇——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縮小貧富差距,增強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要求我們必須走出廉價勞動力時代;但勞動力成本過快增長又會削弱産業競爭力,並可能因此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就業崗位減少。

在“充分就業”與“體面就業”之間尋求平衡點

今年以來,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呈現加速上升態勢,同時城鎮登記失業率有所下降。“一升一降”彰顯了中國就業形勢繼續向好。但中國的就業形勢短期內依然嚴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預測:2010年中國城鎮勞動力供給總量將超過2400萬人,但經濟發展可以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有1200萬個,供需缺口高達1200萬個。與此同時,尚有1億多農業富餘勞動力有待轉移。

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充分就業”與“體面就業”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中國最終要走出廉價勞動力時代,但在目前嚴峻就業形勢下,還需要長期堅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同時,加強科技創新,樹立自主品牌,提高産品附加值,通過升級傳統産業和發展新興産業創造更多的就業空間,提高勞動者收入。”張麗賓説。

專家們認為,中央應繼續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堅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包括: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積極為企業減輕負擔,把鼓勵創業作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等,努力實現充分就業。

同時,面對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新情況,政府部門應因勢利導,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並使其與勞動生産率的提高相適應。

“對於那些發展前景較好,但因勞動力成本上升暫時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當地政府部門應當扶一把,幫助它們渡過這個難關。”張麗賓説。

沈琴琴則建議企業,更加注重人力資本投入,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並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滿足員工多層次心理需求,幫助員工將自我價值和企業發展結合起來,實現共建、共享、共贏,推動構建和諧勞資關係。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