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 >

王旭東:“一毛錢處方”詮釋醫德力量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9日 16: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如今一毛錢能買到什麼?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市內一家醫院給孩子看病時,僅花了一毛錢,孩子的病就痊癒了。這個一毛錢處方被病人家屬譽為“世界上最便宜的處方。”開據“一毛錢處方”的是徐莉,目前是這家醫院的兒科主任,許多患者指名要她看病。(6月9日《揚子晚報》)

    從這位徐莉醫生身上,我們看到醫德的光芒。醫德魅力在於,踐行著“為病家謀利益”的格言與信條。著名的“希波拉底誓言”是西方醫生必須恪守的格言。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願盡余之能力及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束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的職務。醫德的核心就是“為病家謀利益”。“一毛錢處方”詮釋著醫德的內涵與醫德的力量。

    但是,不是所有生病者就醫都能幸運遇到徐莉這樣的醫生。更多的時候,會被醫院和醫生“潛規則”了。“天價處方”比比皆是,一病致窮、治病返貧並不少見。有網友説:穿白衣的未必是天使,也許是“白無常”。紅包、大處方、拿回扣等正在加劇“看病難、看病貴”,正在加速醫德的淪喪。形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或許很多,但關鍵在於“以藥養醫”體制的推波助瀾,本質上講,是一種“體制性弊端”。

    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有一個經典的觀點:“制度設計關鍵在於假定,從‘好人’的假定出發,必定設計出壞制度,導致壞結果;從‘壞人’的假定出發,則能設計出好制度,得到好結果。”制度設計的科學性,決定了制度的生命力;制度的科學性,又決定了“育人”功能。醫患矛盾、醫德淪喪、醫風下滑,相當大程度上是“以藥養醫”體製造成的。崇高的醫德之所以成為“稀缺品”,是現行的醫療體制不能發揮“育人”功能。

    醫改才是一勞永逸的“一毛錢處方”,醫德力量最終來源於新一輪醫改。醫改是徹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良藥,是強化醫德建設的良方。醫改進行時,醫療體制機制正在進行一場“大手術”,“以藥養醫”可望壽終,但是進展似乎不夠理想,有關方面的利益糾纏尚未“快刀砍亂麻”。新醫改的施行必須強力推進。讓醫院與醫生在新的醫療體制與機制下重塑醫德,讓公眾在新的醫療體制與機制下共享醫改成果。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