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龍貴:《工資條例》不能只摸石頭不過河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28日 10: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正在制定中的《工資條例》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一度有消息稱,該條例年內即可出臺。然而記者在對各相關階層的走訪中發現,無論是企業家、工人還是學者對《工資條例》的可行性都表示疑慮;參與該條例制定討論的學者甚至透露,由於阻礙重重,《工資條例》即使進展再快,也難以在年內出臺。(《經濟參考報》5月27日)

    六易其稿,被很多人認為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標誌性內容的《工資條例》,由“年內即可出臺”的期待中,再次無可避免地落入“難以在年內出臺”的困境,讓網絡上充滿了失望和憤怒的情緒,儘管這其實算不上什麼新聞。

    事實上,這個結果本不該出乎公眾的意料之外。任何一次立法或改革,都是對現實利益格局的一種調整,因此必然是帶有前瞻性和富有遠見的。所以決定改革是否必要的前提不是可行性,而是迫切性。

    有一組數據早已被媒體用濫:據世界銀行測算,我國2009年的基尼系數是0.47,遠超0.4的警戒紅線,並且仍在增長中。從1997-2007年,中國勞動者報酬佔G D P的比重從53 .4%下降到39.74%;企業盈餘佔G D P比重從21.23%上升到31.29%,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多數壟斷行業的企業,內部收入差距懸殊,72%的員工認為分配不公;一項全國總工會關於職工收入的專項調查中顯示,208家國企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兩成職工5年間從未漲過工資。也因此,國家領導人數次提到“體面勞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這難道還不説明收入分配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嗎?

    可行性確實需要考慮,但這充其量只是增加了改革的難度和實施效果,而不能放大成改革不出臺的理由。譬如勞動者博弈能力的不足,資本的不配合,以及配套制度的不健全,這些都需要去面對,但是難道這些問題不難決,改革就不進行嗎?要知道,這些問題在很長時間內都不可能得到改善。

    而所謂“利益集團的阻撓”更是一個十足的偽命題。改革本來就應該是利益相關方的公平博弈,但現在普通勞動者和職工代表有機會參與這場博弈嗎?問題就在這裡,如果我們的改革永遠是被捂著蓋頭的“秘密”,永遠只是資本一方在叫囂,永遠邀請的是屁股坐歪了的專家,不“難産”就怪了。

    民間戲言,群眾早已過河了,領導還在假裝摸石頭。我們的收入分配改革正面臨著“只摸石頭不過河”的困境。事實上,改革並不複雜,只是有些人試圖把它搞得很複雜而已。如果不解決“誰來主導改革”這個原始問題,收入分配改革就會出現“難産”甚至“流産”的可能。

 

責編:趙春曉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