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東:不靠賣地也能免費上大學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25日 17: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廣東東莞市石排鎮推行高福利教育,從幼兒園到博士,實施長達25年的免費教育,被稱為“中國最牛教育強鎮”。目前,在城市品質、産業經濟、文化事業、等方面,石排鎮開始了經濟轉型探索,希望為中國提供一個開啟高福利時代的發展樣本。(5月25日《中國經濟週刊》)

    全程免費教育、全民高福利——在當前教育成本一路走高、民生境況愈發艱辛的背景下,石排鎮為國人勾勒了一個美麗的民生未來。鋻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較大區域差距,“最牛教育強鎮”的樣本也許並沒有太強的可複製性,但是,這則新聞卻透露出這樣一個“異常”現象:石排鎮從2005年到2008年,沒有賣出一平方米土地,沒有增加一分錢銀行貸款,但可支配財政收入2009年增長到4.53個億,GDP收入也增長了4個多億。在“土地財政”大行其道的當下,這樣的發展模式顯得那麼“另類”。

    誰都知道,“全程免費教育”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高福利只能是空中樓閣。但在追求經濟發展的路上,各地卻出現了同樣的偏差:“唯GDP”主義盛行、不擇方式盲目發展、“賣地財政”等等,導致了“以發展的名義損害發展”。這樣就陷入了一個邏輯怪圈:只有發展經濟才能謀求高福利,但不恰當的發展耗散了社會福利的物質基礎。石排鎮的經驗告訴我們,原來不賣地也能免費上大學。

    當前,地方財政對土地的依賴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有些地方賣地收入甚至佔到財政收入的50%以上。賣地收入佔比越高,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也越高,勢必越來越加重對未來的透支,越來越弱化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越來越攤薄民生福利的“蛋糕”。不僅如此,土地財政還吹大了房價泡泡,吸空了實體經濟的支撐資金,成為經濟發展和民生福利的桎梏。

    據國土資源部通報,截至3月25日,全國範圍內共清理出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期間的“未報即用”違法用地案件36872宗,涉及土地總面積61.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7.2萬畝,真是觸目驚心。政府部門為何公然無視法律、違法用地?歸根到底就在於“地能生金”的發展模式。

    而梳理石排鎮的發展經驗就會發現,層次清晰、結構完整的經濟發展佈局、充滿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因地制宜的發展戰略選擇,這些才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最大的推動力。犧牲資源環境、罔顧代際公平的土地財政應該徹底受到摒棄。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土地財政”越來越顯現出它的弊端。只有切實遏制土地亂象,改變“以地生財”的發展模式,才能真正實現調整經濟結構、增強發展後勁的目標,也才能切得更大塊的“福利蛋糕”。

責編:趙春曉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