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54
溫暖人生最後旅程的人
  •   臨終關懷又稱為安寧療護,目的是幫助臨終者安詳又不失尊嚴地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為患者提供身心全方位的護理。在中國,臨終關懷正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認可。
  •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松堂關懷醫院是我國成立的第一所臨終關懷醫院。在這所醫院裏,平均每天要送走兩個人,平均每個人的住院週期為三十一天,最小的病人是五個月大的女嬰。現年五十七歲的歐陽是這所醫院的一名護理師,同時身兼“臨終關懷師”的身份,在醫院成立以來的三十二年裏,他和他的同事們已經送走了近四萬人。
  •   “他們情況不一,有的是癌症晚期,有的飽受病痛折磨,有的因為失能常年臥床,有的屬於自然衰老。但他們大多是醫院認為‘已失去醫療價值’、正處於生命末期的人。”歐陽説。
  •   臨終關懷給他們的,不是治療疾病或延長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盡可能減輕他們的痛苦及其他的身體不適症狀,讓每個生命都帶著尊嚴離開”。
  •   歐陽説,在醫院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當親友不在身邊,老人離開時,醫護人員一定要緊緊握住他們的手,“讓他們走的時候,不感到孤獨。”
  •   時常有癌症晚期的病人滿臉憂愁地問歐陽:“ 我是不是快要走了?”歐陽走到病床邊,握住病人的手跟他們聊天。聊病人年輕時的快樂回憶,也聊讓他驕傲的兒孫輩,還有他未完成的心願等等。最後,歐陽承諾醫生和家屬會盡力幫他們完成心願,並囑咐家屬抽空多陪陪病人,讓病人不再焦慮、孤獨。
  •   歐陽是唯一一位從醫院創辦之初堅守至今的護理師。從事“臨終關懷”十一年間,一個信念始終支撐著他:用自己的善良與奉獻,送每一位老人有尊嚴地離去。
  •   86歲的李春蘭老人(化名)從河北省的一家腫瘤醫院轉到這裡“等待臨終”。老人患有嚴重的肺心病,剛來就吐得滿身都是,歐陽麻利地給老人清洗了全身。老人不能動,就半邊半邊地擦洗,洗完後換上一身乾淨衣服。“首先要讓老人情緒平靜,再進行喂食和治療。”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曾斷言老人活不過3天。然而在歐陽和同事的精心照料下,12天過去了,老人不僅活著,情況還好轉了不少。
  •   面對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無法自理的老人,分泌物、排泄物伴隨著惡臭,已讓護理工作非常艱難。而更難的是老人痛苦的臉和呻吟聲,是老人面對死亡的無助眼神,是死亡接踵而至的陰雲……
  •   “作為一名‘臨終關懷’工作者,應比常人更能接受死亡。”壓抑和恐懼也曾像石頭一樣壓在歐陽心上,但他憑著頑強和韌勁堅持了下來。他説,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如果能幫他們放慢離去的腳步,或者在他們離去前給予心靈的撫慰,從而在有限的時光裏感受到安詳、舒適和尊嚴,對老人和社會來説都很有意義。
  •   見慣了生死的歐陽性格開朗。他説,生命很脆弱,很多人不過一瞬間就永遠地走了。歐陽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在臨終關懷醫院,一個病房就是一個小社會,會發生各式各樣的故事。”
  •   “死亡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歐陽不僅要撫慰臨終者,還要安撫因失去親人而崩潰痛哭的家屬,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幫家屬樹立健康的死亡觀。“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讓家屬能夠坦然面對死亡,為親人的死亡做好心理準備,勇敢地正視生老病死的問題。”
  •   在歐陽的記憶中,有一位50多歲的婦女,因老伴突然離世的消息而發瘋,也有一位在外地的姑娘,因父親離世在電話裏哭得死去活來。
  •   “如今,民眾對死亡的理性認知、臨終關懷領域的專業服務還相對比較欠缺。” 歐陽説,無論富裕或貧窮,死亡是每一個人的終點,大家應該有一個正確的生死觀,“這樣面對生死或衰老,才有可能坦然處之。”
  •   在松堂關懷醫院,護理師歐陽在幫助一位老人進行康復訓練。
  •   在松堂關懷醫院,護理師歐陽結束一天的工作後在書寫工作日誌。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