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逢雨必澇、逢暴雨必癱”拷問城市管理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2日 08: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王石川

       7月21日,北京遭遇了進入主汛期以來首場暴雨襲擊,暴雨時間長、強度大,為40年來最大。部分低窪地區和路段出現積水,交通被迫中斷。截至20:30,首都機場全天取消航班347架次。另據報道,北京今日強降雨已導致多人死亡。北京消防部門21日晚接到報警,近百名小學生被山洪圍困。

       這場持續的強降雨,來勢兇猛,危害嚴重,偌大的北京城儼然變成了東方威尼斯,網友的調侃也不斷。在強降雨造成多人死亡的現實語境中,諸多調侃也許不夠嚴肅,但其折射的心態頗堪玩味,這是對城市“逢雨必澇、逢暴雨必癱”的不安與不滿,亦是對城市管理部門應對乏力的焦急與焦慮。

       應對這場40年來最大的暴雨,北京相關部門也許席不暇暖,鼎力為之,比如北京市氣象局啟動四級應急響應,北京市排水、交通、電力等部門聯動,對城區90座下凹式立交橋實現視頻監控,建立了“一橋一預案”的專項保障方案。但揆諸現實,不能説這些舉措毫無張力,但此處“水漫金山”、那裏“行車如船”,仍是常見之景。

       暴雨來襲,處處澤國,生活在城市之中的老百姓手忙腳亂,無以安然前行,甚至驚恐于遭遇不可知的陷阱,呼救聲不絕,這是一種具有批判意味的隱喻。著名作家龍應臺説過,要分辨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如果一場大雨使你全身泥濘,汽車輪子陷在路坑裏,積水盈尺,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那麼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國家如此,城市亦然,一座城市的GDP總量再高,高樓大廈再美輪美奐,如果一場暴雨下來,市民寸步難行,車輛浮在水中,這座城市就難説多發達。

       避免出現城市變澤國的場面,絕非容易之事。但是,不容易,並不意味著束手無策,亦不等於事後諸葛。近年來,北京幾乎年年出現逢雨必澇、逢暴雨必癱的場景,亦不乏市民死傷之悲劇。暴雨再迅猛、再強悍,亦有跡可循,氣象部門在預報之餘,是否可以發佈更精細的出行指南?職能部門在表態“聯動”、“專項保障”以及“發佈交通信息”之餘,有沒有確保措施到位、執行有力?出現積水之後,職能部門又能否親臨一線實地疏通,別等了雨停了積水才散去?

       毋庸諱言,城市內澇確有客觀原因,比如,城市熱島效應的存在,導致大城市更容易、更頻繁地成為暴雨匯集的中心。但是還應該看到,城市逢雨必澇戳中了相關部門的管理軟肋,比如只好面子、忽略裏子,只追求看得見的地上,而冷落看不見的地下。當前,不少城市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設想,為此大拆大建、貪大求洋。試問,有多少管理者,既關注城市的面子又關注城市的裏子,既致力於地面上的繁華又用心於地面下的暢通?

       有學者感嘆,“目前,部分城市的規劃體制、城市規劃隊伍、城市規劃理念等還帶有嚴重的計劃經濟色彩,普遍表現為重生産、輕生活,重收益、輕環境,重短期、輕長期,重地面、輕地下,遇到城市災害也就束手無策。”此非虛言,學者所指稱的體制性積弊,不只是某一個城市的病灶,而是城市普遍性的問題所在。一項調查顯示,全國超過六成的城市遭遇城市內澇,如果不拋棄“重地表、輕地下”等急功近利的發展理念,城市成澤國恐怕會持續下去。

       法國作家雨果説,“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很顯然,那些看不見的下水道,最能反映城市管理者的執政責任和施政藝術。下水道只是一個符號,它的深刻內涵在於,城市管理者應擯棄急功近利的短期思維,即在發展過程中既要面子,更要裏子;多一些踏實,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前瞻性,少一些馬後炮;多為民眾謀萬世之福,少為眼前利益所惑。

熱詞:

  • 逢雨必澇
  • 交通癱瘓
  • 城市管理
  • 暴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