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朱小龍:中國足球志行風格永不過時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0日 1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隨著恒大、富力等中超新貴勢力的崛起,中國足球的重心又重新呈現出向南粵大地傾斜的趨勢,而實際上,廣東歷史上向來就是中國足球的發展重鎮,昔日曾有“北遼寧、南廣東”的説法。

  如今,孔卡、巴裏奧斯和雅庫布等一系列星光熠熠的名字出現在南粵球隊的陣容當中,天河體育中心的上座率更是名列中超乃至亞洲前茅。但上了年紀的廣東球迷還是會認為,容志行、古廣明、趙達裕等老一輩廣東足球人當年所代表的才是真正的“南派足球”。其中,容志行和他的“志行風格”更是廣東足球乃至中國足球真正的精神象徵。

  2009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十一運即將開幕之際,在濟南親切接見了新中國體育發展60年優秀個人和先進集體。當時,他握住容志行的手説:“中國足球還要繼續發揚‘志行風格'。”總書記這番親切的話語不僅是對容志行説的,也是對中國足球界説的,更是對中國體育説的。“志行風格”是新中國足球發展過程中一抹耀眼的亮色,也是中國體育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志行風格”對中國足球的最大啟示,不僅在於技術或戰術,更在於體育精神和競技道德層面的切身反省。發揚“志行風格”,就是要喚回綠茵場上的一代球風——不驕不餒、不疲不躁、敢於拼搏而恪守風度。

  技藝驚人“中國貝利”是有靈魂的人

  資深媒體人、前《羊城體育》主編范柏祥對於容志行與南派足球之間的關係曾經過有這樣的論斷:“南派足球包含兩個含義,一個是個人的,一個是整體的。個人的就是有絕活有創造力,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古廣明的”鉸剪腳“、陳熙榮的”鴛鴦腿“和容志行的倒挂金鉤等。整體的不光包含技術,更主要的體現在意識和配合,像容志行、陳熙榮時代,球員之間傳球基本都不用找人,一腳將球傳出去,感覺上就知道會有人在那裏接應,而球也能剛好落到該隊員的腳下,好像用尺子量出來一樣準確。”

  關於容志行被發現的過程,有這樣一個故事:1958年仲夏的一天傍晚,廣州寶崗球場附近一條名為“牛奶廠街”的盡頭,一場街頭足球賽激戰正酣,其中一個黑瘦的男孩吸引了一群觀戰者的目光:他的盤球、過人動作連貫,表現搶眼,球一到他腳下,對方三四個人來搶就是搶不走。他的速度不是很快,卻很會掌握時機:明明要對腳,他卻輕輕一墊;被兩人夾擊,他會180度突然轉體,異常靈活。容志行的球技在“牛奶廠街”獨樹一幟,驚動了寶崗業餘體校的足球教練,他也就此走上了自己的足球之路。

  作為“南派足球”的標誌性人物,容志行的職業生涯,就是對“志行風格”的最好闡釋。相比于北方球員,廣東球員普遍身材矮小,力量薄弱,但頭腦靈活,反應敏捷、啟動速度快,容志行便是這種技術特點的典型代表,球員時代身高僅有171厘米的他,靠著腳下靈活的技術和出眾的判斷在國家隊佔據一席之地,南派足球也漸漸形成了以容志行、趙達裕為代表的“小個風格”。

  容志行1972年入選國家足球隊,是當時中國男足左邊鋒,參加過1974年、1978年第七、第八屆亞運會足球比賽,1976年的第六屆亞洲盃賽,1980年的奧運會足球預選賽和第十二屆世界盃足球預選賽等。在1981年的第12屆世界盃亞太賽區決賽對科威特隊的關鍵性比賽中,他頭球建功,為中國隊以3比0乾淨利落地戰勝亞洲冠軍科威特隊立下汗馬功勞。這一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當時,全國許多城市的群眾自發結隊遊行,歡呼“振興中華”的口號,容志行也成為人民心中的英雄。

  有人把容志行稱作“中國的貝利”。1977年,“球王”貝利隨美國宇宙隊訪華時,曾特地將自己的10號球衣送給容志行,並把容志行回贈的11號球衣留作紀念。貝利對容志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容志行是有靈魂的人,因為他在場上的風度和風範,體現的不僅僅是高超的足球藝術,還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德服人令對手送上發自內心的掌聲

  有一個關於容志行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國家隊在中東參加的一場友誼賽中,身穿11號球衣的容志行帶球直奔對方禁區,對方兩名後衛從左右兩邊向容志行飛身撞來,被容志行變向閃開,兩名後衛卻撞到一塊雙雙受傷倒地。容志行回憶當時的情況説:“我就聽到身後咣的一聲,回頭一看,對方兩個人撞在一起,都摔倒在地上,我於是停止進攻,回去把對手扶了起來。”觀眾看見容志行放棄了功成在握的射門機會,在剎那的驚奇之餘,場上爆發出如潮的掌聲。

  賽後,一批當地球迷涌進場內,有節奏地呼喊著:“11號,11號!”一直將容志行等中國隊員送到所住的旅館。當地一家媒體這樣評論:“在洪水暴風一樣的比賽激烈氣氛中,中國隊的11號竟能取得一種節制,避免了比賽流於過火,他是在經受了多次粗暴攻擊後吹起良心道德號角的。”

  面對球場上的鬥氣鬥狠、損招歪招,容志行的觀點是:“要讓對手折服,最好的辦法是將球送進對方門裏,而不是報復。”他的這種態度不但激勵了隊友,也常常感化對手。一個事實是,容志行從進入廣東隊、國家隊到退役,在近18年中,參加各種國內外比賽近千場,卻從未得過一張黃、紅牌。這是極其驚人和罕見的,幾乎是一個奇跡。

  什麼是“志行風格”?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刻苦訓練,技術出眾,從不做粗野動作,不報復對方球員,不與裁判爭執,不亂吐唾沫。這就是“志行風格”的表現。

  與時俱進永不褪色的時代精神

  改革開放初期,“志行風格”和“女排精神”不僅影響了體育界,而且影響了幾代青年人的成長,成為中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當胡錦濤總書記再次提起“志行風格”,不由得引發人們更加深刻的思考。

  中國足球發展20年來,雖然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在這種情況下,總書記重提“志行風格”,無疑是要求足球界深刻反思,從根本上解決足球運動水平長期滯後的癥結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發揚‘志行風格'”,這句話非常簡明,但揭示的內涵卻十分深刻——輸球不輸人,失球不失志。

  呼喚“志行風格”,就是呼喚競技道德。容志行對此曾經有過闡釋:“很淺顯的道理,考慮到足球本身就是接觸身體、激烈對抗。如果踢你一下就報復,想法真的是這樣,自己就不會有真正的進步。我把這個當做前進動力,你踢我,我下次的時候不讓你踢著,水平會上一個臺階。”實際上,恒大俱樂部的《“五必須、五不準、五開除”管理規定》中,“五必須”就包括比賽中必須尊重對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和比賽中必須無條件服從裁判判罰。這其實就是對“志行風格”的一種現實繼承。

  “志行風格”源於足球,也是中國體育一面重要的精神旗幟,一根重要的道德標桿。“志行風格”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雖然形成“志行風格”的歷史條件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是“志行風格”核心價值永遠不會過時。

  南方日報記者 朱小龍

  實習生 金朱璽

熱詞:

  • 容志行
  • 足球人
  • 足球發展
  • 志行風格
  • 競技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