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湯安中:不要一棍子打死“凱恩斯”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6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李錦近日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凱恩斯主義的藥方為何不能再用》的文章,行文不含糊、不隱晦,敢於面對現實,可讀性強,頗該提倡。

  但在基本觀點上,我不敢茍同。我以為,李文將中國當前的種種問題全歸咎於“凱恩斯主義藥方”,而且混淆了凱恩斯與後凱恩斯主義是不妥的。我們的欄目既然是“科學發展系列談”,首要的是科學。而科學必須實事求是,講求準確,即使是“壞東西”,我們也不能去擴大它的“壞”,這裡所談的何況是在30多年中一直被世界各國尊為治國法寶的一种經濟理論,而不是胡謅的江湖騙術。

  第一,“凱恩斯主義”與“後凱恩斯學派”並非一回事。

  凱恩斯的《通論》是針對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提出的,可以説是一種“相機抉擇行動”的對策理論,顯然帶有明顯的短期性。但進入上世紀60年代,後凱恩斯經濟學派對“相機抉擇行動”的對策理論已作了修正,發展為“長期動態化”。事實上,在今天,無論是發達國家或中國的經濟理論,講的都是後凱恩斯主義的“長期動態化”,而不是凱恩斯當年的短期比較靜態分析了。

  第二,凱恩斯並非只關心“生産”,就業才是他的核心主題。

  李文為此列出一個他所認為的“凱恩斯主義公式”。他寫道:“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公式是:GDP=(消費+投資+凈出口)政府刺激”。在凱恩斯的《通論》這本原著中,是沒有這樣一個“基本公式”的。這個“公式”其實是一些國家的現行政策的一個歸納。

  李文接著又批判道:“經濟學一上來的定義就是配置稀缺的資源,生産出更多東西,所以現在的經濟學是為生産服務,核心就是效率。至於消費那是次要的,走到凱恩斯這一步,把消費變成工具,這是導致我們消費長期以來難以擴大的理論層面的原因”,“我們奉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已經帶來後遺症,凱恩斯主義是市場經濟改革屢屢陷入窘境的理論源頭”。

  李文的這個批判,有兩個十分明顯的張冠李戴的錯誤。一是,將經濟學的定義“生産出更多東西”硬加到凱恩斯的頭上,令人啼笑皆非。凱恩斯的經典著作《通論》核心問題就是要去解決“生産過剩”問題,他怎麼還要“生産更多東西”呢?二是,真正使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屢屢陷入窘境的理論源頭”的,並不是什麼凱恩斯主義“藥方”,而是我們的舊計劃經濟思維與政治體制改革嚴重滯後所致。

  第三,不要舉棍亂打“凱恩斯” 。

  1.凱思斯主義的經典著作是《通論》。請讀者注意一下該書的全名:《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他將“就業”放在第一重要位置,為什麼?因為在1929~1933年期間資本主義國家失業非常嚴重。因此所有經濟界人士與政界首要都將“就業”放在第一位,誰也不去講生産更多東西,而凱恩斯之所以名震一時被奉為“救世主”,就是因為他提出了一整套解決“就業”的理論與措施。這種讓更多人就業的理論與政策,難道應該被批得一無是處嗎?

  2.凱恩斯的“充分就業”是建立在“有效總需求與有效總供給”平衡的理論基礎上的。有效需求原理是凱恩斯就業理論的邏輯起點與基石。他摒棄了薩伊的供給會自行創造需求,批判了資本主義在任何情況都會自我調節的理論。什麼是有效需求?既有慾望又有購買能力的那種需求,才是真正的有效需求,才具有經濟上的意義。如我們的樓市,有人以為年輕人的剛性需求是推高房價的主力,所以房地産商非常樂觀,但剛性需求不等於有效需求,它沒有“實際購買能力”。所以用“有效需求理論”去觀察今天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可以避開許多假象,使我們有一個清醒的頭腦。

  筆者認為,如果我們都能根據有效需求理論去決定我們的財政、金融政策,去決定我們的投資,豈不可大大減少我們的損失?豈不可大大提高就業率、大大惠及廣大人民的生産、生活嗎?難道連凱恩斯這樣的有效需求理論也應該批判,也應該放棄嗎?冷靜點吧,這不是“忽悠”!

熱詞:

  • 凱恩斯
  • 1933年
  • 凱恩斯主義
  • 後凱恩斯主義
  • 通論
  • 就業
  • 凱恩斯學派
  • 生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