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以國恥為賣點是對旅遊文化的玷污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1日 1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婁獻忠

    武漢京漢大道武商路公汽站,有幾處關於恩施旅遊的廣告牌,上面寫有這樣的標語:“納涼是一種福利。恩施涼民證,萬人享清涼!10000本涼民證武漢市場限時發放。” 武漢市民劉先生稱:“景區號稱要為市民頒發‘涼民證’,創意是諧音于日軍侵略時所發的‘良民證’,很傷感情!”(7月11日《武漢晚報》)

    “良民證”,是日偽統治時期強加給淪陷區人民的恥辱標記。恩施“涼民證”雖然只是一個廣告意義上的營銷概念,但其諧音卻與“良民證”高度契合。客觀上看,不但輕易地撕開了那一段正在遠去的歷史,觸動了國人痛苦的記憶;無形之中,還為當年侵略者的殘暴統治手段披上了娛樂化、福利化的外衣,起到了美化侵略的負面作用。

    廣告公司固然需要依靠創意而生存,但“涼民證”的創意卻絕非什麼上策。筆者認為,廣告公司以國恥為恩施旅遊的促銷點,只能説明,其策劃人員不但缺乏歷史常識和民族大義,而且思路紊亂,根本沒有能力推出健康而又新穎的旅遊營銷方案。恩施景區把開創旅遊局面的重任交給這樣的廣告公司,實在是找錯了合作夥伴。

    發展旅遊業離不開旅遊廣告。旅遊廣告,其實就是旅遊文化的一部分。而旅遊文化因此自身的特質,又應該具有與山水美景、人文景觀相匹配的高雅情調。換言之,旅遊廣告應該為旅遊文化添彩,而不應該為其抹黑。

    與旅遊業的迅猛發展相比,目前的旅遊廣告多是直奔主題,文化含量普遍不高。但是這並不等於遊客的文化素質也不高,更不等於可以降低旅遊文化的品味。事實上,諸如“叫春的城市”、“我靠重慶”之類的低俗創意,就遭到了大眾強烈的嘲諷和反對。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類意境深遠的古詩詞,卻依然膾炙人口,不愧為旅遊文化中的瑰寶。

    旅遊廣告需要創新和發展,但絕不能挑戰民族感情和道德底線。聳立在公共汽車站的“涼民證”廣告牌,無疑是對旅遊文化的一種玷污,即便可以達到一定的炒作效果,其社會效益也必定是得不償失。旅遊業界以及廣告業界應當為此感到羞恥,能早日用高雅的旅遊廣告取而代之,為旅遊文化的境界拓展,也為自身形象的提升做出一點實質性的努力。

     

熱詞:

  • 恩施旅遊
  • 涼民證
  • 恥辱標記
  • 痛苦記憶
  • 文化添彩
  • 創新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