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鮑顯銘:中日經濟合作互利互惠雙贏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1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972年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經濟關係在平等、互利原則下得到長足發展,雙方經貿關係發生了結構性良性變化。

  首先,經貿關係得到快速穩定發展,貿易結構由所謂“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方向發展。日方統計顯示,早在中日建交30年之際,日本就已連續9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經過近10年的發展和深化,如今,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中日貿易額已近3500億美元。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11年日本對華出口約為12.9萬億日元,中國對日出口約為14.64萬億日元,進出口總額27.54萬億日元,是10年前的2.5倍。中日貿易結構也發生明顯轉變。中國以服裝、電子、機電等産品為代表的製成品出口比重明顯上升,並始終保持着強勁的增長勢頭。

  其次,日本對華直接投資不斷增加,投資領域向高附加價值産業轉變。上世紀90年代後,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了解程度的不斷加深,日本對華投資一改謹慎緩慢的節奏開始大幅增長。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日本對華投資累計項目數已突破4萬個,實際到位金額812.3億美元。同時,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結構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資本密集型延伸,投資領域也由服裝、食品等行業向電子、機械、汽車、建材、服務等行業擴展。這一期間,中日之間的投資逐漸由單向變為雙向。中國對日本投資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日本財務省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來自中國的凈直接投資達到創紀錄的276億日元,是5年前的20多倍。而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03年4月至2011年3月該機構協調的901筆對日投資中,中國企業佔89宗,排名僅次於美國的272宗。

  第三,金融合作邁上新臺階。過去,中日兩國的金融合作主要是圍繞政府開發援助(ODA)展開的。近年來,中日兩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日漸增多,兩國央行之間建立了定期對話機制,並相互在對方增設金融分支機構。兩國政府還於2002年3月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實現了中日兩國金融領域在亞太地區的高層次合作。去年年底,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訪華,中日雙方就日本購買中國國債(100億美元)、促進雙邊貿易的人民幣結算等重大經濟金融問題取得了一致。今年3月,日本提出的購買中國國債額度(650億人民幣)已獲得中國有關部門批准,預計今夏將開始購買。今年6月1日,中日兩國還實現了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人民幣與日元貨幣直接兌換。

  有關專家分析,中日經濟關係的發展正面臨着新的機遇。日本是中國連續多年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在中國進口貿易中,日本所佔比例一直在20%左右,遠遠超過歐美國家。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市場規模的日益擴大,包括日本在內的境外企業將獲得更多的商機。在日本官方及新聞媒體進行的各類海外直接投資調查中,中國均列為日本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首選國家。首先,中國在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巨大需求潛力為中日兩國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可能。如在信息技術領域,近年來世界IT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中國IT市場的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其次,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為扭轉日本在汽車領域已落後於歐美汽車廠家的局面,日本正努力迎頭趕上,汽車工業巨頭先後進入中國。第三,中日兩國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方面的合作前景廣闊。第四,東亞等地區經濟合作和金融合作將為中日兩國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中日兩國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將成為提升地區經濟合作水平的關鍵。

  應該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來,中日經濟關係雖較之政治關係的發展相對平穩,但也並非一帆風順。如貿易摩擦、知識産權、貿易平衡、市場開放等方面的問題時有發生,這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範圍內制約了兩國經濟合作關係的健康發展。顯然,中日兩國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加強經濟合作有利於兩國總體關係的健康發展。只要雙方共同努力、排除干擾,不斷拓展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領域,就一定能夠開創中日兩國互惠雙贏、共同繁榮的局面。鮑顯銘

熱詞:

  • 中日兩國
  • 中日經濟關係
  • 經濟合作
  • 中日邦交正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