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姜伯靜:如何理解“真正的文學屬於小眾”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4日 08: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哈金,本名金雪飛,1956年生於遼寧,華裔美國作家。小説多次獲美國重要文學獎項,如美國筆會的福克納獎、海明威獎。2006年,更躋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為首位華裔文學院士。對於中國內地的讀者而言,去年的《南京安魂曲》讓哈金為大家熟知。最近,哈金的短篇小説集《落地》出版,這部集子收錄了12個海外華人的故事,可謂對這個群體的一次近景展示。另外,他親自操刀擔任自己作品的中文翻譯,以圖原汁原味的展現自己的文學魅力。日前,就該書的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在美國的哈金。他説:“真正的文學是屬於小眾的,在美國也是這樣,但總有一些人樂此不疲,所以對我來説這不是問題。一開始我就把自己當作失敗者,寫作只是要證明自己還存在。”(7月3日山東商報)

  “真正的文學是屬於小眾的”,哈金的這番話會讓許多中國的作家受用,因為這位華裔美國作家的話可以讓很多人為自己的作品不受人待見找到合適的理由——“真正的文學是屬於小眾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從字面上了解這句話,因為哈金還有一個補充:“一開始我就把自己當作失敗者,寫作只是要證明自己還存在。”這説明他是追求“真正的文學屬於小眾”這個目標的失敗者,他所寫的文字面對的還是“大眾”而並非“小眾”。説到這裡,我想起了當年梁實秋與周作人、俞平伯等人關於詩歌貴族化和平民化的爭論。

  1922年2月,俞平伯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了《詩底進化的還原論》一文。在該文中,俞平伯認為“詩歌是為人生的,而不是為詩而詩”的。同時,俞平伯主張詩歌應該是平民化的,而不應該是貴族化的,他説:“平民性是詩主要質素,貴族的色彩是後來加上去的,太濃厚了有礙于詩底普遍性”,“就詩説詩,新詩不但是材料須探取平民底生活,民間底傳説、故事,並且風格也要是平民的方好”。而梁實秋讀了俞平伯的文章後,撰寫了《讀“詩底進化的還原論”》與俞平伯進行商榷。梁實秋主張,“藝術是為藝術存在的”。他認為:“詩是貴族的,絕不能人人了解,人人感動。更不能人人會寫。現在一般幼稚的詩人,修養不深,工夫不到,藉口詩的平民化,不惜降低詩人幻想神思的價值。以為必人人了解的方式算詩。”並且,梁實秋將詩歌與民間歌謠對立起來,主張“詩人努力作他的詩,民間努力作他的歌謠。”1922年6月2日,周作人寫了《醜的子句》一文批評梁實秋,批評梁實秋讓詩人“向沒有人的地方求仙去”。之後,梁實秋又撰文批評周作人認為可以將“小便”入詩的看法,並直言《湖畔》中“一隻母雞被一隻雄的強姦了”這樣的詩句太粗俗,進而證明自己的觀點。

  雖然這場爭論最終不了了之,但是我們卻能看得出各方對詩歌屬性所持的觀點與分歧。其實,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們對文學的態度,即:文學是屬於大眾的還是小眾的。當然,在今天看來他們的觀點都有局限性,像“詩歌貴族化”和“小便入詩”都有些矯枉過正的感覺,過火了,所以沒有最終結果很正常。可即便沒有結果,但新文學運動以來中國白話文學的走向卻證明了一點:純粹的貴族文學、小眾文學基本上失去了他們的市場,而真正大眾化的文學在今天應該還在慢慢的成長之中。想一想朦朧詩的興衰史,看一看純文學期刊的沒落,我們會明白很多。

  很顯然,文學是應該“雅俗共賞”的,“真正的文學是屬於小眾的”這樣的説法與“詩歌貴族化”表面上有一致性,但前者更多的突出了一種文學的理想,而現實必須要“就把自己當作失敗者,寫作只是要證明自己還存在”。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正確理解“真正的文學屬於小眾”這句話,切勿走入歧途,尤其是那些寫了東西沒人看的作家們!

熱詞:

  • 小眾
  • 文學魅力
  • 華裔文學
  • 梁實秋
  • 俞平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