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力言:垃圾分類還需綜合治理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1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從提升國民素質到完善管理制度,都應齊頭並進,舍得下打基礎、利長遠的工夫,才能真正把垃圾這種“放錯地方的資源”放到正確的地方去。

  “垃圾圍城”是現在大城市普遍面臨的煩惱,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一直頗費思量。據報道,從下月起,廣州將實行相當細緻且嚴格的垃圾分類措施,從乾濕分開到專袋投放,從按袋收費到試行垃圾袋實名制,這一“垃圾不落地”的處理模式能否讓城市減輕負擔?

  事實上,近年來在不少城市,“垃圾分類”舉措一直在推行中,但成效卻不明顯,共同的問題是市民參與不給力,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後成為一大尷尬。此前,深圳的一份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市民支持垃圾分類,但八成家庭沒有進行垃圾分類。利益杠桿往往是有效的行動支點,垃圾袋實名、按袋收費的做法,可以從經濟上倒逼市民增強環保責任意識,自覺採取垃圾分類措施,減少多扔、亂扔等現象,這與收擁堵費緩解擁堵的思路不無相通之處。

  然而,垃圾雖小,處理起來的學問卻很大。即從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方面看,通過收費推動只是一個手段,還需在知識普及、國民教育、設施配套、管理銜接等方面跟上。市民分類熱情不高,既有怕麻煩圖方便的心理、“一齊倒”固有習慣等影響,也有不懂分、不會分的技術原因,哪些是廚余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很多人心裏沒譜,扔起來也就不那麼講究了。

  再者,分類扔,還得有垃圾桶分類裝,更得有管理部門分類收。一個常見的問題是,許多清潔工人時間緊任務重,在整理分類垃圾桶時,並不分裝,而是一股腦扔到垃圾車裏,如果市民總看見這樣的場景,分類的熱情還會高漲嗎?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環保意識的養成、社會管理的優化、回收産業的發展。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每年人均垃圾生産量只有410公斤,其成功的法寶就是國民教育、環保管制與回收經濟結合起來,涵養了相當堅實的社會基礎。在日本,垃圾分類教育“從娃娃抓起”,扔垃圾行為有“廢棄處置法”約束,垃圾回收後進入循環利用,甚至連公廁的衛生紙都用回收車票製成,積30多年不懈努力,才擺脫了“二惡英大國”惡名。

  這些經驗值得借鑒,同時更應遵循經驗所昭示的治理規律,垃圾分類需要綜合治理,從提升國民素質到完善管理制度,都應齊頭並進,舍得下打基礎、利長遠的工夫,才能真正把垃圾這種“放錯地方的資源”放到正確的地方去,減小其環境後果,發揮其資源價值。

熱詞:

  • 垃圾分類
  • 垃圾回收
  • 綜合治理
  • 國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