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一舟:“在家上學”是一條跳舞的金魚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8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袁鴻林,王曉峰、徐雪金、姚泳光……當這些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在家上學”的實踐者隊伍正變得日益龐大。從家塾和私塾,再到微型學校,“在家上學”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在公眾或支持、或狐疑、或反對的目光中,“在家上學”風生水起。(《光明日報》6月27日)

  “在家上學”其實就是“現代私塾”的另一個代名詞。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90年代就有之,比如童話作家鄭淵潔的家庭教育。毫無疑問,現代私塾是針對當前應試教育弊端應運而生的産物,帶有少數高層次個性化教育需求的影子。但學校教育固然有諸多弊端,“在家上學”又一定是完美無缺的嗎?我看未必。

  知識的傳授固然是“快樂”而“個性”的,更尊重孩子的“愛好”,但教育的層面卻必然單一淺薄,因隨意性較強、系統性較差,其實很難保證教育品質。接受私塾教育的孩子,在某一專業知識領域方面的素質顯然會強于普通孩子,但以大部分知識的空白乃至荒廢作為換取個別素質的突出,值不值得、可不可行,還是一個尚待商榷和思考的問題。拿孩子當教育的試驗品,必須要慎重而行。

  此外,成長的環境相對封閉,不利於孩子性格品性的全面塑造。一個或者幾個脫離了學生群體、學校大環境封閉在小環境中學習的孩子,或許在一段時間內是“自由”成長了,即沒有管理約束,也與課業負擔遠離,但長期來看弊端更突出。對於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而言,學校的作用和功能除了傳授基本全面的知識,還是一個引導、培養孩子與社會交往的“群體舞臺”。這種教育功能,都是家庭私塾所無法取代的。

  更重要的是,基礎教育階段或許可以選擇“在家學習”,但到最終還是要回到正規國民教育體系的軌道上來,參加高考上大學之後就業融入社會。很難相信,沒有經過學校教育的培養,“在家學習”的孩子能適應和通過高考。

  事實上,“在家學習”終歸是一種富人教育消費的傳奇,並不具備可複製性。個性化的教育需求是一回事,有沒有財力支撐是另外一回事。少數有經濟能力的富人可以為子女選擇這樣的教育路徑,因為他們有能力承受這樣的教育風險,沒有後顧之憂。“在家學習”失敗了,完全可以送出國去留學。但對於大多數沒有條件和能力承受這種教育風險的家長和學生來説,“在家學習”註定是一條養在玻璃缸裏跳舞的金魚,徒具觀賞價值。

  當然,在當前這個教育需求多樣化、教育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在家學習”應該得到寬容和認可。但寬容是一回事,卻不必人為賦予其過高的責任使命,這是現代私塾的不可承受之重。

熱詞:

  • 個性
  • 金魚
  • 學校教育
  • 高考
  • 課業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