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投資數千萬大橋竣工前坍塌,誰之過?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0日 1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秦妍

       6月18日,即將竣工通車的撫順月牙島西跨河大橋發生不明原因坍塌。記者從遼寧省招標投標監管網上了解到,,撫順月牙島東西兩座跨河橋工程計劃投資額高達5800萬元,東、西兩座橋各為2900萬元,資金來源為政府投資。

       又是一座短命的大橋,耗資數千萬的鉅額工程,未造福公眾一天,在竣工前竟早早的夭折了,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近年來,類似的“短命大橋”、“奪命大橋”,頻頻曝光于媒體,戳痛著公眾的神經。2007年湖南堤溪沱江大橋突然垮塌,2009年湖南株洲市紅旗路高架橋坍塌,2012年,湖南婁底在建大橋坍塌……據不完全統計,1999~2009年間,我國共有30余座大橋垮塌,壽命均不到30年。頻發的橋梁坍塌事故,奪去了不少人的生命,也造成了公共財産的巨大損失。

       “短命橋”和“索命橋”的背後擊中的是工程建築行業由來已久的弊端。目前我國的建橋模式是,政府確定要在某地建橋後,成立一家機構主持建設,機構再通過招標、委託等方式找設計單位和施工、監理等單位。期間招標的過程不公開透明,很容易産生權利尋租的空間。而層層轉包之後,項目最終落到專業不精的包工頭中,由於利潤很低,依靠偷工減料獲取利潤便不可避免。

       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也為短命工程的出現埋下了禍根。自1988年起,我國工程監理制度雖已實施20多年,但卻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一些監理職權仍由各地工程質量監督部門行使。而監理單位雖然作為“被委託方”,但屬於企業,沒有執法權,很難有實際的發言權。加之,監理行業隊伍整體素質的不高,很容易和中標者、施工單位之間形成共謀的利益關係。各種因素的疊加使得監理單位很難做到真正的第三方獨立機構。而另一方面,相關的政府管理部門不作為,也成為大橋質量的短板。

       養護體系的不完善,也是加速“橋脆脆”坍塌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對橋梁養護維修認識不足,加上建設規模大,資金緊,我國的橋梁養護“不夠科學不夠嚴謹不夠有序”,大都是沿用舊的常規管理,而不作風險評估,對橋梁潛在的重大安全隱患一般反應比較滯後。

       此外,“短命大橋”出現之後,相關責任的問責也不到位。大橋出現工程問題之後,往往是處罰幾個承建的責任人,但對政府的監管失職卻很少觸及。更有些短命大橋,出現問題之後,包工頭和承建方消失,最後不了了之。懲罰力度不到位,便難以起到震懾作用。

       回到遼寧撫順月牙島西跨河大橋坍塌事故上,作為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未投入使用即坍塌,當地有關方面應當立即介入調查,一旦發現偷工減料和腐敗行為應當嚴懲,對相關部門監管的失職也當追責,如此才能真正對納稅人有個交代。

熱詞:

  • 大橋
  • 坍塌
  • 撫順月牙島
  • 建築行業
  • 招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