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余豐慧:對信貸陡然放量的憂慮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1日 0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穩增長”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銀行信貸投放或許又臨變局。5月28日有業內人士透露,大行已開始與項目接觸,準備放貸;另有消息稱,月末大行信貸投放力度明顯加大,某大行近一週新增量高達400億左右(5月29日 新華網)。

  “穩增長”成為近期經濟工作的最強音。在這個最強音下出現的一些現象令人憂慮。新一輪大放、大批、大上項目似乎又開始了。有報道説,發改委一天審批100多個項目,發改委門前車水馬龍、各地蜂擁而至排隊拜會發改委。發改委批准三個鋼鐵項目投資就高達1300億元,更有報道説湛江市長拿到鋼鐵基地項目批文後喜極而泣、多次親吻發改委批文。經營已經嚴重不景氣的機場項目發改委竟然也開始審批放行。緊接著就傳來了商業銀行信貸投放陡然大增,某大行一週放貸400億元的“噩耗”。這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新一輪大投放、大肆放水貨幣信貸的做法將要重演。對此,筆者深表憂慮。

  筆者不是反對甚至徹底否定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協調驅動是一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缺一不可。但是,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國家,消費應該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力量,美歐消費拉動經濟一般佔到七成以上。當然,我國是新興市場體國家,正處於城市化城鎮化推進時期,投資這駕馬車適度快一點無可厚非。關鍵在於誰主導投資?是由國家權力命令手段主導,還是由市場機制主導?過去特別是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我國採取的政府主導的大投資、大肆放水貨幣信貸的做法,帶來的結果是,經濟增速確實拉動起來了,但是,卻沒有帶動就業、沒有帶來效率效益,給百姓沒有帶來收入增長。帶來的是高物價、高通脹、高房價和掠奪居民儲蓄財富的負利率,帶來的是産能過剩的經濟包袱。當前,我國經濟下滑的原因之一就是四萬億元大投資紅利消失後導致的必然結果。

  從貨幣信貸上來説,通脹這個頑症久久難以治愈,與多年來大肆放水貨幣保增長不無關係。經濟總量比美國差一大截的中國,貨幣投放總量卻大於美國。當前,美國貨幣投放總量8萬多億美元,而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高達13.8萬億美元,是全球最高的。截止2011年底,中國M2與GDP比值為1.89倍,而同樣比值在美國為0.64倍、歐洲為0.8倍;以M2和GDP增速對比看,以近十年來觀察,中國M2增速平均是18%,而GDP是9.5%;中國2011年底M2存量為85萬億、而2000年底則是13萬億,增長了6倍以上,而同期GDP僅增長4.7倍,這其中2009年和2010年兩年中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加25萬億元,投放的力度前所未有。貨幣投放增速遠遠大於經濟增加值增速,就不能看出高通脹、高物價甚至高房價的原因了。從商業銀行信貸安全角度來看,大投放造成的不良貸款正在顯現和暴露。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額度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呈現增長趨勢。

  因此,在這輪保增長中決不能再使用大肆放水貨幣信貸手段了。否則,我國經濟中積累的矛盾將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尖銳,最終釀成的後果不堪設想。同時,目前我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原因並不是貨幣信貸投放不足的流動性缺乏原因,市場中的流動性相當充裕,關鍵在於把這些流動性引導到實體經濟中,而不是盲目放水投放新的流動性。希望央行一定要嚴把貨幣信貸閘門,不能盲目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更不能貿然降低利率。銀行業監管部門一定要阻止商業銀行盲目跟風大肆放貸的行為。商業銀行越是在投資熱階段越要頭腦冷靜清醒,越要嚴防信貸投放風險。

熱詞:

  • 信貸投放
  • 發改委
  • 貨幣信貸
  • 通脹
  • GDP
  • 貨幣投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