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孫哲、刁大明:總統大選會攪動中美大局嗎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隨著羅姆尼5月30日正式獲得美國共和黨提名,美國大選可以算是正式拉開帷幕。從美國選舉政治的歷史觀察,“重內政、輕外交”的做法有例可循。因為外交議題往往不被總統視為是增色之處,因而不但不會太過重視,甚至還會採取消極守成的態勢,不傾向於介入新的外交事務,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雖説外交一般不是本次大選的主要議題,但不少美國政治觀察者們評論此次選舉的一個重要共識就是“中國議題又回來了!”在如今美國民眾急切要求激活本國經濟、追究經濟政策失誤之際,偏好性地對中國經濟發展帶有抵觸情緒,這就為參與競選的政治人物操作中國議題創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與此同時,抓住時機的政治人物對中國議題的負面炒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美國民眾對中國經濟的誤解與擔憂,進而釀成一個批評中國的競選怪圈。

       從中國議題與美國選舉的互動歷史上觀察,20世紀90年代所謂“最惠國待遇”曾令中國事務時常遊走在選戰的風口浪尖之上,而進入新世紀以來,反恐戰爭等議題很快浮出水面,中國也因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合作者而漸漸淡出選舉視野。直到金融危機和當下的後危機時代,美國經濟低迷停滯,中國經濟卻持續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兩國經貿關係中的貿易赤字、國債、人民幣匯率、知識産權等問題逐漸被某些美國政治人物加以炒作與誇大,轉嫁矛盾,助長了民粹主義抬頭。

       在瀰漫著負面涉華態度的政治環境下,兩黨候選人特別是總統參選人都已將中國議題視為“殺手锏”。奧巴馬總統的國情咨文雖以國內經濟為主,但仍五次明確提及中國,使中國成為被提及最多的別國,不是指責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就是極力炫耀自己政府“正從中國搶回就業崗位”,有意識地將民怨引向中國。

       與在任總統尚且“收斂”的表達相比,共和黨挑戰者更為肆無忌憚。羅姆尼涉華立場走得更遠,且更為尖銳。身為金融投資業出身的政治人物,羅姆尼卻一改昔日倡導自由貿易的理性立場,狠狠揪住人民幣匯率不放。在經濟議題之外,羅氏還不忘在軍事和人權領域壓制、抨擊中國,並向選民承諾他將帶領世界進入下一個“美國世紀”而非“中國世紀”。

       必須看到,2012美國大選拉開帷幕後,兩黨參選人之間圍繞中國事務的“示強競賽”已起跑良久,中國議題可能會在大選開始後很長時間中被情緒化地誇張與渲染。一方面,由於共和黨勢必將攻擊奧巴馬的焦點放在經濟、就業、醫療改革等議題上,而在經濟事務中牽扯到中國,又有助於彰顯所謂的“國際視野”;另一方面,兩黨候選人均有可能攻擊中國以轉嫁個人政治責任,甚至在涉華事務上出現“合流”態勢。一旦這一態勢形成氣候,可能對未來一年中美經貿往來造成不利影響。

       奧巴馬能連任嗎?

       與2008年總統選舉相比,2012年懸念不多,全球各國最為關心的是謀求連任的奧巴馬能否如願以償,最終再次主政白宮。2012年總統選舉是共和黨人挑戰在任的民主黨總統,在任者具有更大優勢。從歷史考察,自1900年到2008年18位總統中的16位謀求了連任,只有5位失敗。換言之,挑戰謀求連任總統的勝算不足四成。這事實上也降低了共和黨陣營眾多具有實力者或政治新星嘗試參選的渴求度,增加了奧巴馬連任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在任總統往往具有一定的在任者優勢,即在任總統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治與行政資源為自身助選造勢:比如在任者坐擁更多媒體曝光度,享有更多認知度,更易吸引政治資源;又如在任者可以將整個選舉年的執政議程設置與競選綱領相結合,借助國家政策推進競選,等等。當然,在任者優勢也可能轉化為劣勢。當國家面對重大內政外交難題(多為經濟問題)時,一旦在任總統無力應對或無法及時解決,則可能成為眾矢之的,進而在選舉中遭遇報復。雖然1900年以來有5位總統謀求連任失敗,但其中3位出現在最近40年,即1976年的福特、1980年的卡特以及1992年的老布什。在這個意義上觀察,2012年美國仍未走出後金融危機時代,仍面對眾多內外挑戰,奧巴馬能否使用好“在任者優勢”,值得評估。

       如果獲得連任,奧巴馬可能獲得更大施展空間,但這也與總統所處的政治環境有關,其中國會政治的傾向最為重要,決定著總統推進政策的順利程度。

       中國會淪為犧牲品嗎?

       在外交領域,無論是奧巴馬還是羅姆尼當選,總體上都可能不會改變目前奉行的量力而行、有限介入、重振領導權的戰略選擇。但在方式和路徑上,民主黨人將繼續堅持“巧實力”、重視在國際機制與多邊外交的框架下解決國際問題;而共和黨則更為傾向於單邊行動,或通過軍事干預解決爭端。同時,在議題設置上,奧巴馬政府所重視的貿易保護與全球氣候變化等議題,其地位或在共和黨當選後有所下降。

       具體到中美關係而言,2012年大選之後或將出現某些新調整。從不同選舉結果分析,若奧巴馬連任,他將全力復蘇美國經濟,試圖維持美國全球領導力。復蘇經濟需要中國合作,所以在經貿關繫上可能總體積極,但在人民幣匯率、TPP等議題上將持續強硬;而在維持美國在亞太領導力方面,中美競爭或將持續加劇。若羅姆尼入主白宮,情況將更為複雜。歷史上看,共和黨總統在中美關係中所發揮的積極意義更大,而且共和黨人在經貿議題上可能相對寬鬆。但由於“茶黨”的産生,共和黨人可能在國債和人民幣匯率議題上轉向對華更加強硬的立場。同時,由於共和黨在人權、台灣議題上的傳統負面態度,所以不能排除在涉及經貿、意識形態以及兩岸關係等一系列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可能性。如果進一步考慮到此次大選議員選舉的因素——我們估算,共和黨議員將獲得多數席位,那麼,包括中國議題在內的重要內外政策就有可能淪為“驢象拉鋸”的犧牲品。

       當然,從中美關係長期發展的歷史維度看,歷次美國大選都不可能根本上改變兩國關係的大格局,2012年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如何準確把握選舉政治邏輯、積極適度加以妥善應對、努力壓低選舉政治的負面成本,將是今年下半年中美關係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保持中美關係持續穩步發展態勢的必然要求。

熱詞:

  • 羅姆尼
  • 美國
  • 共和黨
  • 總統大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