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鄧海建:風景經濟裏的“香樟騰挪法”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0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挖出的是香樟,種上的還是香樟。近日,南京機場路兩側的上百棵香樟樹被挖掉,然後花七八十萬元移植一批新的香樟,此舉遭網友質疑。對此,為該工程立項的雨花臺區住建局局長程道偉稱,主要是舊樹基本沒用了,“這批舊的香樟在當初建機場路時就已經種下去了,十年了,到現在還是這麼小。”(5月29日《揚子晚報》)

  生得光榮,死得憋屈。南京機場路上的香樟,算是白活了十來年。當年風光旖旎地依據風景大道,而今死亡判決書的依據卻是“發育不良”:十年了,“到現在還是這麼小”,小得讓當年負責栽種的權責關係讓人浮想聯翩。白居易有雲,“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後知”。為什麼機場路上的香樟十年而依然“超濃縮”?按理説,各個城市都有園林綠化工程驗收的規範,普遍規定要“理化性狀良好,適宜於園林植物生長的土壤”;2011年12月1日,住建部又實施了《綠化種植土壤》,突破了只注重肥力的傳統,將重金屬等污染物也納入控制指標。那麼,上百棵香樟“發育不良”,是樹的問題、抑或是土壤的問題?——最後,還不是“人”的問題?

  而今,新人換舊人,不過七八十萬的代價而已。挖香樟、種香樟,騰挪的好處説不完。新樹栽下,風景大換,往大處説是挖挖種種之間恍如羅斯福新政,都是財政買單的刺激經濟行為,還能創造就業機會;往小處説,這是改善局地生態環境,説不定是民眾見不得沿途小樹小風景——因為“挖走的樹是直徑13cm以下的,新栽的樹是直徑17cm的”,誰説4cm的差距裏就不是急迫的民生呢?

  對大樹、古樹的偏好,當然不獨獨是南京的機場路。這令人想起去年的佛山,當地禪城區安排1400萬元的預算為兩條主幹道加種香樟、秋楓、大福木棉等大樹601棵,平均每棵樹約耗費2.3萬元,面對市民的質疑,官方回應稱已是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選擇的最低價。數月後,媒體又曝寶雞市建設的一個文化景區,買了12棵古樹,有説是千年古樹,但已死了4棵,景區管理方説購買時有保活期,不會有多大損失,但對以後的管護費用感覺壓力很大。哪些路非要愛上高貴的大樹、買賣與養護之間要不要責任考量……如果這些問題糾結不清,“到現在還是這麼小”會不會成為買樹、種樹的最佳理由?“4cm的差距”會不會成為輪番換樹的美妙藉口?

  有人説,移一棵樹費用是種一棵樹的三倍、被移走的樹還可以倒手轉賣,翻雲覆雨間都是權力與金錢攙和的遊戲——那麼,透明公正的遊戲規則在哪?風景經濟裏的“香樟騰挪法”,不過是拆了建、建了拆的“短命建築”的翻版罷了。一百棵香樟樹的命運,不過是窺視財政約束的一扇窗口,又或者,今日的香樟樹,何嘗不是權利與自由的縮影?

熱詞:

  • 香樟樹
  • 風景
  • 發育不良
  • 古樹
  • 香樟騰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