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超級中學”説破了教育均衡的真相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鄧海建

     保送生正成為中國綜合排名靠前的大學的一個重要生源渠道。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擬錄取保送生比例佔本科生招生計劃的10%以上,其中中國科技大學比例更是超過20%,而“超級中學”對國內排名靠前高校的壟斷優勢依然強大。譬如河南、山東等都出現了一所中學壟斷全省近一半保送生的狀況。(5月28日《中國青年報)
 
     這是一幅行政壟斷下的教育寡頭化圖景:拼盡全力建“重點”,不擇手段去“掐尖”。結果是“超級中學”兵強馬壯,屢屢在高考等選拔性考試中創造“神話”——什麼“北大班”、“奧賽班”……有了成績當政績,不僅可以教訓“考不好”的學校,進而還可以四處宣講其成功經驗。遺憾的是,這樣的經驗從來是不可複製的。因此,若干年來,基礎教育界豎立的“標桿”,幾乎從無在異地成功開出“連鎖分店”。事實的真相是:各校財力、物力配比嚴重失衡,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只不過是佔盡優質生源優勢後,編出個騙人的鬼話罷了。
 
    “超級中學”的超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今年山東省有400余名高中生被保送,但濟南外國語學校的保送生就超過200人,幾乎佔全省近半數的保送名額;今年湖南保送至北大的學生47名,除一名學生外,其餘全部來自於長沙四大名校:長沙市第一中學、長郡中學、雅禮中學和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換言之,每年的高考保送就像一個“超級碗”,而杯賽資格卻只是明星球隊的事情,與看似可以公平競技的普通隊無關。不僅保送資格上如此“,超級中學”早已在事實上壟斷了國內一流大學的入學資源。換言之,“超級中學”不過是“超級大學”的預備班。
    
     就像在每個奧特曼背後,必然有一群默默挨打的小怪獸一樣:一所“超級中學”站出來,無數普通中學倒下去。基礎教育界的兩個格局已成事實:城市勃興,農村衰落;“重點”吃肉,“普通”喝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8-2005年近30年間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發現:1978-1998年,來自農村的北大學子比例約佔三成,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只佔一成左右。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社科2010級王斯敏等幾位本科生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佔總人數的17%——而那年的高考考場裏,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很難説,這樣的趨勢,究竟是先賦因素作祟,還是後賦失衡使然。
 
     “上帝在關上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然而在高考仍是當今社會最不壞的公平向上路徑的時候,做大做強的“超級中學”,起碼從概率上踐踏了不少考生的平等發展權。問題的實質,不過是當成績淪為兌現利益的政績之時,一切急功近利的想象便有了肆虐的空間。因此,即便再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總也有那麼一兩所“超級中學”可以掙得顏面。“超級中學”的勝利,不過是教育的怪胎,不然,何以自證下面這個悖論:為什麼每個地區都有“超級中學”?為什麼“超級中學”帶動不起教育上的“超級地區”?
 
     有失衡,才有斷裂,有不均,才有“神跡”。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資源配置要向中西部、農村、邊遠、民族地區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中央財政也已按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4%編制預算。錢有了,政策有了,關鍵還得看教育均衡是繼續高喊在紙面上、還是糾偏在教育實踐中。諸多細節自有頂層設計或專家學者費思量,有一點是肯定的:一個“超級中學”叢生的社會,愣説教育均衡指日可期,總歸有些掩耳盜鈴的嫌疑。其實,關注教育均衡的一個最佳視角,就是看看“超級中學”的走向,看看資源與政策與之的親疏冷暖。

熱詞:

  • 保送生
  • 招生計劃
  • 超級中學
  • 基礎教育
  • 高考
  • 政績
  • 教育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