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朱四倍:“不逃稅無法競爭”的尷尬和吊詭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5日 07: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阿裏巴巴集團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2日發佈的《中西部小微企業經營與融資現狀調研報告》稱,受訪企業有九成承認逃稅。成都某工程設備公司老闆魯進喜(化名)在接受該專題調研走訪時説,像他這樣的小企業逃稅有一個重要理由,“其他企業都在逃稅,你不逃怎麼和別人競爭”?(5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道》)

  調研結果顯示:60.81%的小微企業認為,當前稅費負擔已對企業經營造成影響。33.57%的小微企業認為,當前稅費負擔已佔到企業實際經營成本的10%以上,且這一數值還是躲避稅費後的數據。由此導致的怪像是,企業把逃稅當成了競爭的法寶,不逃稅就只能倒閉,如此場景,讓我們對小微企業的命運深感憂慮。

  在國務院出臺種種措施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的大背景下,審視“逃稅”成競爭法寶,讓人別有一番滋味。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佔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但數據顯示,中國的中小企業背負著沉重的負擔。據統計,目前,向中小企業徵收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部門有18個,按收費項目分69個大類,子項目上千。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的平均稅負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60%。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不逃稅無法競爭”所言不虛。

  此前,小微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採取違法手段逃稅,而現在是為了生存而逃稅,讓人無法不尷尬。逃稅一是造成更大的納稅成本和各種處罰,二是擾亂了正常的稅收秩序,三是導致企業收益更少,使企業無法繼續經營。更要命的是,逃稅看似幫助小微企保住了部分盈利,但卻造成了企業財務缺失,導致無法建立真實徵信,從而掐斷了在銀行融資的可能,斷了借錢的路。

  為此,應厘清“逃稅”成競爭法寶的危害。首先是降低了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按照供給學派的觀點,稅率越高,消費的代價就越小,投資的報酬就越低,過高的稅率會打擊投資的積極性。對於一些利潤率較低的企業來説,若稅負低,尚有微利,通過薄利多銷,也可生存。稅負高到一定程度,微利即成虧損。企業生存不下去,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減少了公民的就業機會,影響社會穩定。

  其次是削弱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或者説讓企業無心創新。“逃稅”成競爭法寶之下,企業只能為解決眼前的生存問題而茍延殘喘,只能把投資主要放在短期內能創造利潤的項目上。而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創新,則缺乏興趣。據國家知識産權局2006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國內有自主知識産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近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造成我國企業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度高達70%。這難道與企業負擔重沒有一定的關係嗎?

  最後,“逃稅”成競爭法寶影響小微企業真正競爭力的提升。“逃稅”成競爭法寶的另一面,就是企業負擔重,就是政府部門把企業當成了增加財政收入的載體。一般認為,財稅收入的增長速度要與國民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相適應。如果不顧小微企業的承受能力,一味地加重稅收負擔,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增加財政收入,但另一方面會損害小微企業應有的經濟利益,這種壓抑企業活力的做法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是有害的。

  站在這樣的視野下,審視“逃稅”成競爭法寶有著特殊的意義。新聞提出,小微企業已陷入“逃稅”與“融資”怪圈,唯有減稅方可破困。但願這一天早日到來。

熱詞:

  • 逃稅
  • 吊詭
  • 小微
  • 融資
  • 21世紀經濟報道
  • 稅費負擔
  • 受訪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