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徐炳濤:“愛心順風車”遇冷是一個極好的標本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07: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5月20日傍晚,河南鄭州一條繁華街道上,有一輛後視鏡係著綠絲帶的轎車靠近路邊等公交車的許多市民,司機搖下車窗反復問:“去北環路索淩路,誰搭順風車,不要錢!”站臺上多是沉默。有三個女孩嘰喳討論,最終還是決定這車不能坐。近年來,鄭州數百位車主發起了“愛心順風車”活動,但由於不受信任,活動一直沒多大改觀。(5月22日《人民日報》)

  好心提供搭車服務,卻被當成圖謀不軌的騙子,別説是學雷鋒的車主心裏不痛快,就是圍觀者們也不由唏噓,人心不古,世道變矣,好人難做,難做好人!

  可巧,就在5月22日當天,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做好人成本高正在成為多數人的共識,其中71%的人表示會被懷疑動機不單純。兩條新聞一碰撞,敏感的輿論神經立刻有所察覺,許多人開始反思社會信任感的缺失,並直指道德崩解人性冷漠。

  應該説,好人難做確實與信任匱乏有關,但這個大環境是一時難以扭轉的,如果單純停留在這個層面或痛心疾首或誇誇其談,根本於事無補。人們更應該反思一下,如何在現有的氛圍下儘自己所能做一點好事,以一絲一縷的春風溫暖社會的體溫。

  來看鄭州的“愛心順風車”活動,個人感覺,其遭冷遇存在一定的自身主觀原因。其一,一些車主表達方式過於簡單生硬。以車主“赫天行健”自述的一次尷尬經歷為例,有一個下大雨的晚上,他看到一位姑娘在雨裏,於是就喊她上車,姑娘警惕地反問“去哪”,他説“你先上車再説”,結果人立刻走了。雖然車主感覺愛心受到了傷害,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個姑娘,下雨天的晚上有陌生男人喊你上車,還搞得“神神秘秘偷偷摸摸”,你能上那輛車嗎?自古便有“無事獻殷勤,非姦即盜”的説法,車主言辭又那般可疑,無論換成哪個姑娘,恐怕打死都不會上車。其二,獻愛心過於刻意,讓人看不到真誠。比如説,在公交站牌邊攬客的那位車主,反復問“去北環路索淩路,誰搭順風車,不要錢!”雖然話説得很透了,但總讓人有種距離感,不好接受。

  簡單生硬也好,過於刻意也罷,歸結起來,助人的姿態欠妥當。須知,與愛心孿生的一樣東西是尊重,助人是施與,但不是施捨,倘若姿態過高,可信度必然大打折扣。有些車主在助人時可能會覺得,讓你坐車就很不錯了,懶得説太多廢話解釋。這正是助人的一種大忌,助或者受助,本身是平等的一對,甚至説,幫助別人時需要把姿態放得比受助者更低一些,話説得更婉轉一些,才能顯出真誠,容易讓人接受。“嗟來之食”的故事已經把道理講得很透徹了,行善不能擺架子,否則難免令人懷疑其初衷。前“中國首善”陳光標的行善動機之所以備受質疑,也與此有關,儘管他本人極力辯護,但無論怎樣,俯下身子行善才是最令人動容的。

  “愛心順風車”遇冷是一個極好的標本,剝去喧囂的輿論外衣,我們可以好好審視自己曾經的助人方式是否妥當,以及未來該把握怎樣的助人姿態。

熱詞:

  • 車主
  • 陳光標
  • 信任匱乏
  • 順風車
  • 愛心順風車
  • 標本
  •    

    搜索更多車主 陳光標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