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力言:“青年感動中國”,讓公益行動滋養心靈成長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捨己救人的29歲“最美老師”張麗莉的安危牽動著上上下下,眾多網友帶著女生淩一凡的“外公”全球“漫遊”,昆山女子落水6名青年接力相救……盤點最近一段時間的新聞事件,“青年感動中國”讓人印象深刻,其關鍵詞就是愛心、責任與公益。

       青年從來都是開風氣之先的力量,在近年來風起雲涌的公益慈善浪潮中,年輕人常常走在前列,青年人的奉獻持續帶來感動。青年志願者出現在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現場,徐本禹那樣的支教大學生們紮根山鄉,青年義工們接過“微笑的歌者”叢飛的愛心接力棒為市民服務,郭明義的愛心團隊裏更是聚集著大批“80後”、“90後”……從他們的故事和言行中,人們看到了當代中國青年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看到了社會文明進步的主流與希望。

       但我們也必須正視,在社會急劇轉型、市場經濟洗禮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這樣的問題也不可避免地發生在一些青年人身上。從“一切向錢看”的思維定勢,到一些人在網上比富炫富等行為,從極端個人主義下的冷漠,到少數人無視孝道、虐待長輩等錯誤做法,無不説明“在幸福中成長”的一代人,在今天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更加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處理好自我和他人、個人和集體的關係。

       雙手畸形、高位截癱的“最美鄉村教師”任影回顧自己10多年的從教經歷,發出了這樣的感悟:人不是只為自己活著,只有建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心態,無論工作、學習還是生活才能夠順心順利。這又會更進一步增強他的事業心、社會責任心,促使他去為他人、為社會去做些什麼。以他人的幸福來定義自己,以群體的進步來提升自己,公益行動蘊藏著同樣的精神力量,這本身就是一種滋養心靈、健康成長的方式。

       清華大學學生陳朝松近6年裏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在暑期扶貧社會實踐中,他真切體會到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感受到自己的付出給別人帶來的希望,由此重新發現了自己、定位了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從一個“工科男”成長為公益組織者,“公益是我生命中的明燈,我將把它當做我一生的事業,堅定地走下去。”

       一位哲人説過:“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在紀念中國共青團成立9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希望廣大青年提高品德修養,弘揚傳統美德,倡導新風正氣,用高尚的道德行為推動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作為我們時代的生力軍,青年的思想行為檢驗著一個社會的良知和文明水準。或許很多人難以有張麗莉那樣面對失控客車挺身而出救學生的壯舉,但是,為路上問路的行人提供幫助、給公交車上的孕婦老人讓座、向貧困地區的孩子捐去一個書包,像這樣力所能及的小事、身邊事,我們又何嘗不能做、做不到?行動起來,讓青春與我們周圍的世界一起向上生長。

熱詞:

  • 最美老師
  • 張麗莉
  • 青年感動中國
  • 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