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外交學者》:拖延戰術可助菲抗衡中國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5月14日文章,原題:菲律賓為何敢與中國抗衡 在軍事方面,菲律賓完全不是中國的對手。但它在南海並不退縮是有歷史原因的。中國在黃岩島對峙中對亞洲小國形成“切實的脅迫和威懾”。但這並不意味著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爭端中將陷入絕望,並自動迅速投降。

       軍事優勢不能確保戰時的勝利,更別提和平時期的爭端。強國在競爭中佔據有利形勢。但弱國也並非沒有辦法。馬尼拉可以寄希望於消耗北京的優勢且值得一試。這聽起來有些耳熟?自19世紀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每場軍事衝突中都是弱勢一方,但在大部分重要鬥爭中都取得最終勝利。

       以弱勝強的觀念由來已久。通過拒絕與入侵者迦太基的統帥漢尼拔決戰,被譽為“拖延家”的古羅馬執政者費邊使雙方陷入僵局並最終戰勝對方。與之類似的是,英國海軍理論家朱利安科貝特爵士建議海軍將領,在不利情況下要進行“積極防禦”,等待援軍、尋求盟友或採用各種謀略消耗敵方力量,最終逆轉局勢並取得勝利。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擅長拖延戰術。如科貝特一樣,毛澤東也將其持久戰略稱為“積極防禦”。毛指出,中國對上世紀30年代已佔領大部分中國的日本軍隊擁有先天優勢。將地大物博人多等潛在實力轉化為可用的軍事實力需要的只是時間。

       對菲律賓領導人而言,這些都是他們有望贏得黃岩島外交勝利的先例。菲律賓在硬碰硬的戰鬥中幾無獲勝希望。但同過去的弱勢國家一樣,馬尼拉可以訴諸法律以及能夠改變局勢的外部力量。

       儘管如此,馬尼拉仍處於極其不利的窘境。為何要公然挑釁擁有強大實力的中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作者修昔底德認為,“恐懼、榮譽和利益”是推動社會行動的三個最強烈動機。在他這本著作中,雅典使者向米洛斯島首領表示,當雙方利益發生衝突時,“強者自願行事,而弱者必將遭懲”。仍不服輸也沒有任何救兵的米洛斯遭到雅典人的屠城。

       恐懼、榮譽和利益使米洛斯和菲律賓這樣的小國直面雅典和中國等超級大國。但北京不能指望菲律賓因為只考慮實力對比而投降。菲律賓領導人能乞求外國支持,他們也知道北京沒有米洛斯選項。

熱詞:

  • 菲律賓
  • 中國
  • 南海
  • 黃岩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