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朱雋:也説“誰來種地”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3日 0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雖然鄉村“老去”值得警醒,但沒有相應的農業生産輔助支持系統、缺乏必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才更讓人擔心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這種隱憂來自鄉村的現實。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民工數量已達到2.46億,每年還在以900萬—1000萬的速度增加,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離開土地。與此同時,新生代農民工在城裏“紮根”的願望日益強烈,這些導致了如今在鄉村務農的,幾乎只剩下以老人和婦女為主的留守隊伍。深知對於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國家,種好地多打糧是多麼的重要,所以面對我們那日漸“老去”的鄉村,人們發出“誰來種地”這樣的慨嘆。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城鎮化率逐年提高。城鎮建設需要吸納大量勞動力。伴隨城鎮化水平的提升,農業人口減少是必然趨勢。但是,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不應該出現凋敝的農村,也不該出現衰落的農業。

  當大量適齡勞動力離開鄉村,我們該如何幫助留守下來的人種好地?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説的都是務農的艱辛,這樣的高強度勞作老年人自然難以應付。但應當看到,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機械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在耕種收等環節社會化服務的日漸普及,如今種地的勞動強度已經比過去大大降低,在不少地區老年人不僅在種地,而且還獲得了不錯的收成。一位長期從事“三農”問題研究的專家給筆者講過這樣的故事,他在日本拜訪過不少高齡種田老人,種時有公司送苗、收時有合作社歸倉、整個過程隨時有技術人員指導,他們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即可。所以説,雖然鄉村“老去”值得警醒,但沒有相應的農業生産輔助支持系統、缺乏必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才更讓人擔心。

  當大量適齡勞動力離開鄉村,而且想著如何不再回來,我們是否該想想農業的吸引力到底在哪?的確,如果“種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現象長期存在,如果成本高、貸款難、流通不暢等問題長期難以解決,如果價格異常波動導致血本無歸的怪圈長期無法突圍……農業何談吸引力?提升農業的吸引力,不僅需要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儘快提升農業的比較效益,使從事農業生産的利潤水平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還需要加大對農業生産配套公共資源的整合力度,打破融資、銷售、物流等方面的制約,改善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加強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

  如果這些問題都能得到很好解決,從事農業生産的幸福感提升了、尊嚴感增強了,農業生産吸引來的恐怕不僅是“離鄉”的農民,還會有其他有志於從事農業生産的人,那時“誰來種地”恐怕也不再需要我們過度擔心了。

熱詞:

  • 農業生産
  • 富農政策
  • 誰來種地
  • 新農村
  • 老去
  • 三農
  • 離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