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高校“教授打架”,拷問“職稱福利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0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徐雲鵬

       日前,武漢大學法學院的一名副教授對該院的一名教授大打出手。據被打教授的學生及學校多名老師介紹,打人原因是“沒能評上教授職稱”,而被打的教授正是評審委員會成員之一。(據2012年5月1日《新文化報》)

       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作為一名為人師表的高校教師動手打人,于情于理于法哪點都説不通,也必須有個明確説法。至於“教授打架”到底錯在哪?有評論認為是師德問題,並由此斷定:“在這裡,我們教授的‘道德領袖’風範卻化為烏有。”武漢大學現有正副教授2400余人,姑且不論僅憑陳少林副教授這一起打架事件能否推得出來這樣的結論,就這種“道德潔癖”思維本身而言,也是值得懷疑的。

       “教授打架”事件固然與師德相關,但師德絕不能成為此次打架事件原因的全部,甚至根本就不是主要原因。馬克思曾經指出,哪有利益哪就有為之奮鬥的人群。在個人利益面前,道德有時是蒼白的。這裡,請大家注意這樣一個細節:陳少林副教授在公開場合聲稱:“要對評委會的人一個個地收拾,從林老師開始”。顯然,這起打人事件不是“一時衝動”的孤立個案。被打老師只是陳少林準備“收拾”計劃之內的人,而並非專門指向她一個人。之所以先去打她,這很可能就是一種戰術上的安排。

       可見,這起“教授打架”事件,一定有著複雜的背景與原因,不能僅憑簡單的新聞報道素材進行盲目判斷。對於“教授打架”到底錯在哪的探求,也必須放在國家職稱評定腐敗這個環境中來考量,而不是僅就打架本身就事論事,否則就找不準陳少林“怒火沖天”的緣由,難免墜入“道德瑕疵”的泥潭。

       前不久,在復旦校園乃至全國高校震動一時的教授實名舉報復旦大學職稱評審存在人事腐敗的事件,為我們客觀認識武漢大學“教授打架”事件提供了佐料,也拓展了新視野。3月上旬,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陳雲在某知名論壇以及微博上,實名公開了“復旦大學職稱評審中一起嚴重的‘人事腐敗’案真相:國關學院主要領導連續三年串謀造假,校方不查真相反而提拔林尚立擔任副校長”的詳細過程。結果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針對高校人事和職稱評審存在的制度性問題,引發了網友一場激烈討論,眾多網友通過跟帖發表意見,成為熱門話題。人們哀嘆:“太腐敗了,到處都走關係。”

       確實,我國現行的各類職稱等級都直接與位子、票子、車子、房子等個人切身利益緊密挂鉤,憑藉自己的成果謀求一個“教授”或“研究員”職稱的想法,成為許多人為之不懈奮鬥的目標。我記得清華大學的兩位教授曾經炮轟科技部門,披露申請科研課題和科研經費得開後門,當時科技部竟然死不認賬,其實這種醜行在圈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據內部人士透露,教師晉陞職稱的道路不僅非常“曲折”,更主要的是首先得出賣自己的人格。其捷徑是,首先要找關係開後門申報一個課題,然後花錢打通關節謀籌劃成一個“成果”,接著買通評委方能如願。為了職稱處處都要卑躬屈膝,也真難為了誓言“不為五斗高粱折彎腰”的教書先生們。

       儘管我們不能妄斷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少林在教授職稱評審中遭遇了不公,但導致他“不想活了”並痛下“要對評委會的人一個個地收拾”的決心,僅僅是因為一般的個人恩怨或者“學術爭鳴”,這恐怕難以令人置信。而他把自己對職稱評審的滿腔憤恨,一股惱地全部轉嫁到了評委們的身上,其根本目的無外乎是想要把事情炒大,進而吸引眾人眼球,引起相關部門、媒體輿論和公眾對高校職稱評審腐敗問題的高度關注及切實解決,以平己冤。

       也有評論認為,面對“教授打架”事件,武漢大學應該有所行動,立場鮮明地表明態度才對,這也是這個新聞的價值所在。我倒覺得,能夠引起政府和公眾對高校職稱評審腐敗問題的關注和探討,進而逐步打破“職稱福利化”體制,回歸“職稱”的學術本質,才是這條新聞的附加值所在。高校既要去行政化,也要取消職稱評定,打破職稱終身制,行政機關要把教授、副教授的聘任權交給高校,讓高校能夠真正不拘一格聘人才。如是這樣,以賣論文刊登權謀生的報刊就破産了,靠收紅包斂財出賣學術良心的評委們也就失業了,憑手中握有職稱評定“機動名額”的坐等收錢者也就歇業了,這豈不是皆大歡喜嘛!

熱詞:

  • 教授打架
  • 職稱
  • 武漢大學
  • 評審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