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濤:新一輪公車改革須“挂實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3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新一輪公車改革要再度“挂擋”提速了。最近有消息説,公車改革方案可能于年中出臺,改革思路總體與“杭州模式”接近,即通過發放補貼實行公車退出機制。

  聽到這樣的消息,有期待,也有擔憂。以往公車改革效果不彰,如果此次公車改革不能“挂實擋位”,致力於強化對公車使用者權力的限制和監督,就很難跳出“越改公車越多、越改公車越高級”的怪圈,收效依舊難測。

  什麼是公車?只要動用公共財政資金購置的都應該算作公車。一位財政部原部長曾説,最令人頭痛的三件事,除了“人”和“會”,還有一件就是“車”。的確,公車數量激增、使用效率低下,改革成本高企一度使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公開資料顯示,早在上世紀80年代鉅額公車購置使用成本就曾給財政帶來過不小的危機。90年代初期財政每年要花費數百億元購置公車。

  公車氾濫、公車私用等在加大財政負荷的同時,也挑戰著公眾容忍限度。拿公車私用來説,一份調研報告曾披露,公車使用有三個“三分之一”:用於公務佔三分之一,領導幹部及其親屬私用佔三分之一,司機私用佔三分之一。也就是説,公車私用達到了總量的三分之二。

  1994年,中辦、國辦聯合發佈了《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此後,公車改革一直在進行各種“模式”與“試點”的探索和實踐。雖然如此,但仍難遏制公車數量攀高、公車濫用等現象。顯然,這已是一場無法回避的改革。檢視這麼多年的公車改革實踐,必須跳出研究方法論的圈圈,轉而思考並回答公車問題的本質和改革的基本邏輯。

  其實,從經濟學的角度,政府官員和普通老百姓花錢辦事時的心理沒什麼區別,作為一個正常的理性經濟人都會尋求利益最大化。用車也是一樣。私車是花自己的錢,能不節約嗎?想辦法跑最短的路燒最少的油。公車是花別人的錢,幹嘛要節約?管他跑多少路燒多少油。

  弄清楚了公車問題的實質,公車改革的基本邏輯也就清晰了,即在公車的購置管理等環節對公共權力進行嚴格限制和監督。所以,新一輪公車改革的著力點不是如何在“貨幣化”上做文章,而應在如何規制權力上動刀子。其實,並不是官員們觀念認知、自身素養上有多麼大的差距,約束體制不同而已。

  那麼,如何在公車的配置和管理上對公共使用者權力進行嚴格的限制和監督呢?有位著名經濟學家説,制度設計關鍵在於假定,從“好人”的假定出發必定設計出壞制度,導致壞結果。從“壞人”的假定出發能設計出好制度,得到好結果。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現行公車改革,首先要明確不是每一個官員都能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然後通過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等途徑,對其使用公車進行硬約束,並提高公車使用的透明度。這方面國際上的通行規則不少,舶來一些未嘗不可。

熱詞:

  • 公車改革
  • 公車使用
  • 公車私用
  • 改革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