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晏揚:成品油“價格戰”,再證市場競爭魅力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08: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焦點觀察

  市場競爭的結果是消費者得利,是油價趨於合理,是經濟運行成本降低,並會最終反映在物價上,讓民眾因此受益

  3月20日,國內成品油價格大幅上調,油價正式步入“8元時代”,消費者為此叫苦不迭。僅半個多月後,一場降價促銷的“價格戰”悄然打響——據新華社記者在上海的調查,很多民營加油站的油價都低於最高零售價,有的甚至每升便宜0.5元之多,比調價之前還要便宜。除了民營加油站,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部分加油站也按捺不住,開始直接或變相降價。與此同時,北京也有400多家加油站在打折銷售,佔全部加油站的近三分之一。(4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

  對消費者來説,這當然是一幅喜人的景象。成品油政府定價,確定的是最高零售價,最高批發價則按最高零售價每噸倒扣300元確定,以保證加油站獲取合理利潤。但就實際零售價而言,一方面,有些加油站為薄利多銷,每噸未必非得賺足300元,可以主動讓利於消費者;另一方面,在庫存充足的情況下,有些成品油批發企業為薄利多銷,也會降低批發價,給加油站打折促銷留下了更大的空間。

  這就是市場競爭的魅力。在成品油批發環節,因為有民營批發企業的存在,所以實際批發價有時會低於最高批發價;在成品油零售環節,因為有民營加油站的存在,他們降價促銷,讓石油巨頭也按捺不住。市場競爭的結果是消費者得利,是油價趨於合理,是經濟運行成本降低,並會最終反映在物價上,讓民眾因此受益。

  人們希望成品油“價格戰”打得再熱鬧些,最好一直打下去,可惜,這種願望並不切實際。成品油降價促銷只會偶爾出現,而且力度不會太大,相反,出現“油荒”的概率似乎要大得多。個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石油市場競爭不充分:民營煉廠一直在爭取原油進口權,但至目前尚未爭取到;在成品油煉化環節,兩大石油巨頭的煉廠産能佔全國總産能的近80%,實際煉油量佔比更高;在成品油批發環節,石油巨頭旗下的批發企業佔比超過75%,實際控制的油源佔比更高,民營批發企業則從1998年的3340家銳減至目前的600余家;在成品油零售環節,石油巨頭的加油站佔一半以上,實際銷售量則超過三分之二……可以看出,石油巨頭壟斷著整個産業鏈,民營油企生存空間狹小,數量有限,無法對石油巨頭構成競爭壓力,偶爾出現的“價格戰”掀不起多大浪潮。而一旦油料供應趨緊,石油巨頭對民營油企實行“限供”、“斷供”,不要説降價促銷,民營油企維持生存都很困難。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去年石油巨頭的成品油批發比例大幅萎縮,而且今年會進一步減少成品油批發——這可不是要把成品油批發市場讓給民營油企,而是為了增加石油巨頭自身的零售比重。由於成品油批零差價每噸至少有300元,為了把這一塊利潤更多地收入囊中,石油巨頭已經並將進一步減少向民營加油站批發成品油,轉而增加自己旗下的加油站,增加自身零售比重。中石化的年報顯示,2011年其自營加油站增加了505座,零售量大增14.4%,而面向民營加油站的批發量則銳減13.5%。

  可以想象,當石油巨頭自營加油站完全控制了成品油零售市場,恐怕很難出現降價促銷的“價格戰”。對於民間資本進入成品油批發和零售領域,國家早就出臺了支持和鼓勵政策,要使政策落到實處,恐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熱詞:

  • 價格戰
  • 石油巨頭
  • 成品油零售
  • 成品油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