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誰為“鮮奶砍牛價”説話?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07: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鄧海建

       近日,媒體曝光黑龍江雙鴨山完達山公司一直以低價收購鮮奶,導致很多奶戶入不敷出,被迫殺牛或者賣牛。有養牛戶表示,現在當地一斤奶價錢賣不過一瓶礦泉水。(4月8日《中國青年報》)

       谷賤傷農。一斤奶賣不過一瓶礦泉水,結果自然是殺牛或者賣牛。無獨有偶,與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奶農的遭遇相似:2011年新華社曾報道,黑龍江省養牛第一大市雙城市,其出産鮮奶被雀巢公司所壟斷,而據當地奶農普遍反映,雀巢公司在當地剋扣奶農已成為公開秘密。壟斷之下、“良幣”劣化,這是所有市場主體的必然選擇。換言之,即便不是完達山,奶農在別無選擇的市場面前,仍難逃被賤價捉弄的命運。

       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儘管對中國乳業打擊巨大,然而客觀上也未其提供了以此洗牌重整的機會,諸多規模較小、設備簡陋的乳品廠被停産關閉。伴隨著乳製品企業優化組合,分散而初級的奶源供應仍停留在原始階段,而地方財政出於保障轄區乳品企業稅收的考量,往往又會聯合公權採取諸多措施,迫使一地奶戶只賣給一家乳品企業,於是,奶源壟斷、奶戶完全喪失議價能力。最典型的是,就在幾天前,面對2011年“黃菌黴素M1超標事件”等新聞,乳協理事長還在央視表態“我國牛奶質量歷史最好,食品中最安全”;而與此同時,面對鮮奶收購中的諸多剋扣現實,多地奶農最多也只得“聯名向記者反映”問題——乳製品企業可以撒嬌、可以指鹿為馬,但源頭上的奶農基本只能道路以目、失聰失明。這就是話語能力上的天壤之別。

       公平,是市場規範有序的基本標準。在這個問題上,苛責乳製品企業基本無甚意義,當完達山公司已“遠低於黑龍江省發佈的每公斤2.94元指導價”的價格收購鮮奶的時候,價格主管部門何在?市場監管部門何在?農業維權部門何在?……如果説這些“問號”都屬於事後諸葛,那麼,農業産業化建設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奶農與乳製品企業之間平等博弈的能力都沒有培育起來?分散而高風險的小農主體,在市場經濟強身健體之後,竟然不能分享到機製成熟的半點福利,這與權力市場下的強買強賣有何本質區別?

       不怕乳企強大,就怕奶農被迫當啞巴。真正的辦法不是逼迫乳業公司自提價格,而是賦予奶農對等的議價能力。自由競爭是打破壟斷的最好辦法,而破除壟斷又是價格公平的直接良藥。於此而言,職能部門有責任將鮮奶引入公平的交易市場,打破門戶之見,建立農産品經紀人制度,打造為其發聲的産業協會,滅了“獨家收購”的霸氣。

       這些年,農産品售賣困局不斷閃現,從白菜到蘿蔔、從土豆到鮮奶,於是常見“市長”等親自領銜賣菜,其情感人、其景溫馨。問題是,不是每個癥結都能入得了領導的法眼,市場的煩惱也不能總指望“計劃”的靈丹妙藥。與其罵收購企業無良、與其悲憫農民多舛,不如真正為農業産業之路做點事情,即便從“聯合體”開始,也許改變農民在交易中看人眼色的現狀,比任何的補貼與施捨都更為重要、更為關鍵。

熱詞:

  • 鮮奶砍牛價
  • 完達山
  • 賣牛
  • 壟斷
  • 農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