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古洪慶:“去國外買國貨”與“藏富於民”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8日 10: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為什麼中國人要去國外買中國貨?我一直以為他們看中的是産品質量。看來真弱智了!

  “為什麼中國人要去國外買中國貨?因為比在國內買便宜。”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日前在出席博鰲論壇時的一席話再一次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同樣是在中國生産的産品,國外消費者卻總能享受比中國消費者更低的價格,是什麼原因驅使國內消費者捨近求遠去國外採購?為什麼中國商品在國內賣的比國外還貴?(4月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到海外回購“中國製造”,新聞點正在於在國外買中國貨比在國內購買還要便宜。比如,一條中國産的Levi’s牛仔褲在美國的折扣店售價折合人民幣也就兩三百元,但在中國國內的專賣店卻至少要賣700元;一雙中國産的耐克旅遊鞋,在國內動輒七八百元,而在美國的一些大賣場上,只需要三四十美元,折合人民幣也就兩三百元;一部在中國組裝的蘋果iPhone4S(16G)為例,在中國內地官網售價為4988元,在美國官網的售價為649美元(約4087元人民幣)……對此,作為官方的商務部也有權威的調查:手錶、箱包、服裝、酒、電子産品五類産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海內外的差價,內地市場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對於絕大多數無法邁出國門的百姓來説,不是這樣的調查報告,或許還真不知道,中國人在國內買自己生産的産品,比在國外買還貴,這是個什麼道理?

  道理不難想象,稅收及流通成本高是推高産品價格的主因。按道理説,明明是在中國製造,産品出廠前的成本基本相同,出廠後,我們增加了物流成本,賣到國外應該更貴一點,但現在的情況卻相反。從商品的流通過程看,就是在流通、稅收這兩個環節增加了不少稅費從而抬高了産品價格。説明白點,當商品進入流通環節後,在國內市場經營需要承擔比在國外市場更高的貿易成本,比如,一個大的支出就是17%的增值稅,然後就是流通環節的中間費——管理費、攤位費、進場費,等等——層層加價,結果推高了“中國製造”的國內終端價格,所以,稅費過高成為推高商品售價的重要因素。

  商品價格高低,最終會轉化為百姓的生活成本,甚至生存壓力。就稅負而言,《福布斯》雜誌公佈的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中國排名第二位。《新民週刊》去年也做過關於“中國人一生要繳多少稅”的調查報告,發現中國百姓繳稅明細顯示工薪族24%收入用於繳稅。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稅負竟遠遠高於世界許多發達國家,確實不可思議。或許有官員會否認中國的稅負並不高,也不是影響百姓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工薪階層成為個稅繳納的主體,貧富差距就有不斷拉大的趨勢。這樣的趨勢,不容忽視。

  就“國人去國外買中國貨”這則新聞刊出的當天,《中國保險報》同時報道,中國員工工資不到世界平均一半,而中國財政用於民生的比例非常低,把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的投資”忘在了腦後,這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競爭力低的根源之所在。前一天,媒體也報道了聯合國首次發佈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比較了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幸福程度,中國內地排名112。據此,物價和百姓的幸福指數,你能説沒有關係?近幾年,無論從中央主流聲音,還是到地方百姓呼聲,都提出要“讓利於民”、“藏富於民”,惟其如此,百姓的幸福感才會越來越強,去國外買中國貨的現象才會越來越少。

  其實,還富於民只是一小步。當前,國內製造企業傾向於“重出口、輕消費”,這樣的失衡狀態,直接導致拉動內需乏力。有人提出,國內消費市場擴大內需的關鍵是設法降低貿易成本,為企業創造好的市場環境,這是其一。我以為,只有還富於民拉動內需才有真動力,實現可持續增長。

  當然,很多統計不一定能夠完全準確地反映情況,但至少給出一個信號。

熱詞:

  • 福布斯
  • 中國製造
  • 國外採購
  • 幸福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