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椿樺:阻擊“滾雪球式腐敗”有多難?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1日 09: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新華社曝光了一起路政系統腐敗窩案:福建泉州市公路局稽查隊對違章車輛選擇性執法,交錢就放行;“工作出色”的負責人還能額外獲得“紅包”獎勵。為避免“誤抓”,讓車隊放心超載超限,稽查隊還為其特製了“通行證”。

       這樣的窩案並不新鮮,許多網友看過報道後也在跟帖中這麼認為。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檢察機關通過此線索,共查出10件泉州路政系統腐敗案。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查處過程中,有關部門還從行賄人那裏挖出了當地交警、交通等部門的腐敗窩案,呈現出群體性、行業性受賄模式。

       “一查一串、一端一窩”,這話近年來頻頻被反腐官員提及。從官方與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多數腐敗案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牽連、影響,仿佛“滾雪球”一般。譬如廣西防城港一棵樹苗牽出的腐敗窩案,由會計對樹苗做假賬引起,查出了市政園林管理處兩位副主任,又揪出了該部門“一把手”。去年被深挖出來的某地系列腐敗案,居然挖出縣處級幹部218人,省管幹部24人,波及黨政部門105個,市轄6個縣(區)的主要領導全部涉案。

       中國社科院去年年底發佈的首部《反腐倡廉藍皮書》顯示,現在的腐敗主體正從個體向集團化蔓延,窩案、串案嚴重。當然,許多群體性腐敗的“雪球”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被輿論與官方的反腐力量擊破。但是,這種“滾雪球”式的腐敗模式,發展得越大,破壞性自然就越強;被發現得越晚,阻擊的難度也就越高。看來,急需對此進行破解。

       説起來,群體性腐敗主要在於“公共利益部門化、集體利益個人化”的現象被不斷強化,部門成員很容易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而“法不責眾”的傳統思維,在監管公權機構時往往表現得更明顯,客觀上縱容了利益集團違法亂紀的僥倖心理。

       因此,在監管無法面面俱到的背景下,加重對“一把手”的監督與問責力度是必要的。不管“一把手”有沒有參與腐敗,只要本部門出現腐敗案件,就要承擔不同程度的責任。此舉有利於在個案尚未形成影響時,就能被迅速撲滅。

       另外,腐敗現象再怎麼隱蔽,都逃不過群眾的眼睛,畢竟群眾往往都是直接或間接的受害者。因此,建立暢通、不設防的群眾舉報通道,並真正重視這些舉報,群體性腐敗也難以形成氣候。

      當然,從長遠計,有效破解各種形式的腐敗,還是老生常談的那句話: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所以,很多官員與專家都説治理群體性腐敗面臨這樣或那樣的難題,我認為很不靠譜。真正的難題或許就一個:執行的阻力。

熱詞:

  • 新華社
  • 路政
  • 腐敗窩案
  • 稽查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