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鋒:“代理掃墓”不如寄情于綿綿春雨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1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清明將至,人們紛紛準備祭祀先祖,寄託哀思。但也有不少人身處外地或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前去掃墓祭拜。一些商家便瞅準這一商機,推出“代理掃墓”業務,“念悼詞50元;磕頭100元;哭墳150元……”,只要僱主花錢,就能提供相應祭掃服務。一時之間,引發市民的關注和熱議。

  有需求就有市場,這樣理解,“代理掃墓”業務的出現也就在預料之中了。不但如此,據報道,這些掃墓的“代理人”還做到了專業水準,不但祭品一應俱全,掃墓儀式的環節也很完善,甚至“掉淚”的本領讓演員都甘拜下風——不到十秒鐘便能“進入狀態”,唸唸有詞、淚流滿面。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掃墓是緬懷親情、寄託哀思,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工作忙碌、遠離故鄉,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但是,若以“代理掃墓”的方式來彌補難免有失妥當。

  畢竟,祭祀已故親人,不只是簡單地清掃墓地、擺放祭品等行為,更重要的是通過祭祀掃墓來表達懷念、愧疚、遺憾等豐富的內心情感。儀式的過程可以替代,感情的表達也可以替代嗎?顯然不能。如果有些人雇人掃墓並非迫不得已,而是講排場、為面子、充門面,殊不知,這些濫竽充數、虛情假意的哭聲裏,又有多少哀思可言?這充其量是走過場的表演秀罷了,而掃墓的真正意義卻已蕩然無存。

  “代理掃墓”不可取,對個人如此,對節日的傳承發揚同樣如此。清明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掃墓是節日裏的傳統儀式。的確,缺席傳統儀式是種遺憾,可是,這樣的遺憾未必用金錢就能彌補。如果因為有了“代理掃墓”業務,掃墓這一節日行為成了一種金錢交易,異鄉客的遺憾、愧疚是少了,面子、排場是大了,但久而久之,節日的氛圍勢必會漸漸淡化。試問,這樣的“代理”是不是該深深反思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能回故鄉掃墓,的確是異鄉客的遺憾,但無論如何,“代理掃墓”都是不可取的,這樣的行為不只是孝心的“偽表達”,也是對傳統文化習俗的曲解與褻瀆。其實,與其把緬懷之情寄託于別人假惺惺的“紛紛淚雨”,倒不如學學古人,把這思歸之情寄託給清明時節的綿綿春雨。儘管遺憾,但寧缺毋濫總比虛假的“表演秀”強多了,不是嗎?

熱詞:

  • 代理掃墓
  • 寄情
  • 代理人
  • 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