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丁永勳:高校食堂限價,不如考慮直補學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0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每日一評

  目前大學伙食補貼的做法,不足之處是容易産生低效和剋扣現象等弊端,不妨借鑒一些企業和機關的做法,直接發給學生本人

  北京市教委日前印發《高校學生食堂成本核算指導標準》,對高校學生食堂基本飯菜售價進行明確限定。“標準”把北京高校學生食堂基本飯菜分為高中低三檔,低檔菜售價為1.5(含)元以下,中檔菜為1.6元至4元,高檔菜售價為4.1元至6元。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學校食堂生産供應的環節,推廣“農校對接”,市級財政將對高校參與直接採購的倉儲和物流環節給予996萬元的專項補貼。(3月19日《法制晚報》)

  菜價6元“封頂”,在物價上漲、“10元才買兩根蔥”的當下,北京的大學生是幸福的。這兩年,我利用業餘時間充電,重回校園當起了學生,對學生食堂飯菜的優惠,有直接的感受。我所在的北京某大學,原本就以食堂眾多、物美價廉著稱。一頓午餐,兩菜一湯一碗飯,五塊錢吃飽,十塊錢吃好。這要是擱到校外,怎麼也得二三十塊。看來,大學生對總理説飯菜很便宜,雞蛋五毛錢一個,並沒有説假話。

  大學食堂之所以便宜,那是因為教育部門三令五申,要求保持高校食堂飯菜價格穩定,地方政府和高校,都要對食堂進行補貼。層層呵護之下,大學食堂就成了高物價下少有的“孤島”。

  因為食堂的飯菜便宜,在大學周圍,曾出現一撥“蹭飯族”,為防止他們搶佔學生的福利,不少大學都採取了限制措施:如取消現金結算,統一刷卡消費,甚至連進校門都要查驗證件。在我就讀的大學,同樣在校內的食堂,還要區分教工食堂和學生食堂,分別持不同的卡消費,互不通用。因為教職工和家屬是有收入的,所以食堂補貼少,菜價也高一些,不能讓他們佔學生的便宜。

  被這樣精心呵護著,現在的大學生何其有幸。按理説,大學生一般沒有收入來源,保障他們能夠吃好飯,是學校和全社會應該做的,對他們進行補貼,也沒有人會有意見。但目前普遍採用的補貼模式,也有不甚合理之處。有老師就抱怨説,現在這些孩子,被照顧得太好了。如果他們平時不注意關注社會,就會對民生疾苦缺乏認識,對物價普遍上漲的現實缺乏感知,還以為飯菜原本就該這麼便宜呢。飯菜價格低,也造成一部分學生不懂珍惜,大手大腳,揮霍浪費,看著讓人心疼。

  目前這種補貼食堂的做法,也容易産生低效和剋扣現象。在後勤社會化的背景下,不少高校食堂都採取了承包經營,雖然有關部門一再強調高校食堂的公益性,也給了不少補貼,但食堂買菜進貨,都離不開外界市場,實際經營中,也有逐利的要求。在物價上漲、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的壓力下,即便高校食堂不便公開漲價,也很難保證不會剋扣斤兩、以次充好。最終錢沒少花,學生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好處。

  因此,大學伙食補貼,不妨借鑒一些企業和機關的做法,直接發給學生本人。目前,校園一卡通在很多學校已經普及,直補並不存在技術難題,而且有很多好處:只有發到每個人手裏的錢,才最會被珍惜,使用起來也最有效率,還能激發學生真正關心自己的利益,自覺參與管理和監督高校食堂。補貼不再經過食堂這個環節,也是更尊重市場規律的表現,免得食堂管理者一邊拿補貼,一邊還為價格受管制而抱屈。此外,按人頭直補學生,更能體現公共財政支出的公平性。通過學生餐卡的變化,還可以更精確掌握每個學生的伙食支出,方便甄別真正的困難學生,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資助和救濟。

  十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本科生每月可以領到60元的“飯補”,錢雖不多,卻是一週的伙食費。據説,現在很多高校仍是這個標準,成了躺在學生卡裏的“雞肋”。因此,改補貼食堂為直補學生,也有助於回歸“伙食補貼”的本意。

熱詞:

  • 直補
  • 學生食堂
  • 高校學生
  • 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