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林藝舟:“八卦”代表委員也是一種監督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8日 11: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最近看到一條微博,説的是“媒體報道兩會的五大誤區”,其中有一條是“不去關注代表委員議什麼,而去關注代表委員吃什麼”。這條微博無非是想説,兩會報道應該保持嚴肅、莊重,關注國計民生,不要“八卦”。

  雖然我也更關注代表委員們“議什麼”,但我同時認為,適當的“八卦”除了調劑兩會時政報道的單調乏味外,也有好處,就是讓公眾更加了解代表委員,拉近代表委員和公眾的距離,同時客觀上也能方便公眾的監督。

  首先,如果沒有媒體的這類報道,我們對代表的認識可能只來源於一兩百字的“代表簡介”,只能了解到代表的年齡、性別、籍貫、單位和職務,連代表長什麼樣都不知道。而公眾對政協委員了解的渠道就更少了。所以通過兩會“八卦”,公眾至少能了解到代表委員長什麼樣,有什麼喜好,是什麼性格,他們不再是簡介裏的幾行字,而是有了有血有肉的鮮明形象。

  當代表委員被還原為個人,而不再是坐在大會堂裏鏡頭掃過時一張張不茍言笑的模糊面孔時,公眾和他們的心理距離就拉近了。如果代表委員的形象對群眾而言是“虛擬”的,更何談讓公眾跟他們掏心窩子反映問題呢?

  通過這類看似八卦的報道,公眾也能判斷這些代表委員是否能夠代表自己。通過兩會報道的花絮圖片,我們能夠看到代表委員是長是幼,是什麼民族,從事什麼職業,來自哪個群體,展示出什麼樣的精神面貌。基於這些信息,我們才能判定代表我們説話的到底是什麼人,這些人是否了解到我們的利益。

  而媒體對代表委員吃什麼、住哪、用什麼交通工具的報道實際也是監督。通過這些“八卦”,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們拿著納稅人的錢是怎麼花的。代表委員從全國各地來北京參加兩會,是出“公差”,花的是納稅人的錢,納稅人自然有權利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

  基於這些,我認為評論家們還是不應把這些“八卦”從兩會報道中一刀切地刪去。娛樂化當節制,不過也不必走向另一個極端。當然,如果有一天,公眾能夠通過更多、更直接的渠道來了解、接觸、監督兩會代表委員,媒體也許就應該為了和兩會的莊重氣氛保持一致而減少“八卦”報道了。

熱詞:

  • 八卦
  • 代表委員
  • 兩會
  • 公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