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梁小民:“二次轉型”是時候了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深論

  梁小民 著名經濟學家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  

  阻礙這次轉型的仍然在於政府管得太多,市場經濟不是由市場主導,而是政府主導。所以,這次轉型的關鍵仍然是政府轉變職能這一個老話題。

  世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發佈的《2030年的中國》指出,如果中國不進行深層次改革,可能會面臨經濟危機。回顧我們改革的歷程和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就可以知道這不是危言聳聽。

  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按GDP來衡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國。在這種大好形勢下,有些人忘乎所以,甚至總結出了“中國模式”。我們可以沾沾自喜,高枕無憂了嗎?

  三十年的增長的確驚人,但首先不要忘記我們為這種高增長付出了什麼代價。GDP的高增長以資源的大量消耗甚至浪費,以環境迅速惡化、污染嚴重……為代價。

  這樣的發展道路有可持續性嗎?現在所出現的增長率下滑、通脹壓力加大、中小企業困難等問題表明,第一次改革的紅利已經耗盡,中國要繼續發展,真正成為和諧、強大、幸福的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許多大關要過。

  引起當前各種問題的根源在於市場化改革的不徹底性。誰都知道,經濟增長靠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其中消費應該是主力。發達國家的消費在GDP中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也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而我國僅佔百分之三十七左右。消費不足,我們靠的是出口和投資。我國的對外依賴率(出口加進口與GDP之比)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遠遠高於歐美國家,甚至高於日本、韓國這些出口依賴型國家,而且我國出口的物品,是靠低工資和高耗能、高污染支撐的廉價製成品。

  這樣的出口,即使國外需求旺盛,我們也無法維持下去。更何況國外對我國的低價出口也進行日益加劇的抵制,出口環境日益惡化。

  就投資而言,我們依賴的仍然是政府投資,政府對“鐵公基”的投資、對國企的投資仍然是主力。在任何一個社會,投資遲早會受到制約,何況是政府的投資。以低成本出口和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就引起收入差距拉大、人民的收入增長與GDP增長並不同步、人與自然的矛盾加劇等早已引起廣泛注意的問題。傳統的“中國模式”的增長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靠增加投入的耗能式增長,缺乏持續性是必然的。

  其實,上至中央領導、下至普通百姓都意識到這些問題,但為什麼“知易而行難”呢?

  這就在於第一次改革的不徹底性。我們的改革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其核心是市場經濟,但更要強調社會主義的公正和平等。然而要一下子實現這種市場經濟不可能。因此,第一次改革是以增量式的漸進改革為特點。這種改革保證了在社會穩定情況下的經濟進步,但由於對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改革並不徹底,留下了許多隱患。應該説,在改革的第一階段,這種對舊體制的容忍有利於社會穩定。

  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是對應的,對舊體制的容忍最終會阻止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舊體制的“留毒”會在改革不斷擴大中擴散,最終使要實現的市場經濟成為一種兩種體制不和諧存在的“怪胎”。現在這些舊體制的“留毒”使中國經濟面臨深層危機。

  第二次轉型就是要向完全的市場經濟轉型。這次轉型的核心是確立市場經濟的核心特徵:産權、自由與企業家精神。這就是《報告》中所説的加強民營經濟,開放市場,促進競爭和創新,確保機會均等。

  阻礙這次轉型的仍然在於政府管得太多,市場經濟不是由市場主導,而是政府主導。所以,這次轉型的關鍵仍然是政府轉變職能這一個老話題。

  為什麼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不能由言變為行呢?這就在於第一次轉型是經濟形勢惡化逼出來的,阻力並不大。但在第一次轉型中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從這種不徹底的轉型中獲得了更大的利益,不願再前進一步了。第二次轉型比第一次轉型不知困難多少倍。

  《2030年的中國報告》所指出的警示不僅是世行的看法,也是我們自己的看法,這給了我們一個信號:無論有多難,我們一定要把這種轉型進行下去。如果我們希望2030年時的中國是一個強大、繁榮、幸福的國家,那麼,今天就無論有什麼阻力,也要走出第二次轉型的第一步。

熱詞:

  • 報告
  • 怪胎
  • 中國模式
  • 鐵公基
  •    

    搜索更多報告 怪胎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