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印斌:讓權力從獎學金評選中退出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上個學期得了10000元獎學金,可是要交5000元到院裏,這是什麼道理?輔導員們説這是提成。”日前,南京大學小百合上的這篇帖子發出後,立即躥升為全站十大新聞之一。南京某高校負責獎學金管理工作的學工處副處長宗老師説,班級搞活動沒有活動經費,向學生收費也是很難避免的。(《現代快報》2月22日)

  獎學金遭遇“潛規則”,並非個案。此前,浙江、重慶等地一些大學的學生獎學金也往往被“平均分配”,“學院把一項3000元的獎學金分成了3份:兩個1500元和獎狀,我拿了獎狀,另外兩名同學分了那3000元。”據説,凡此種種,已經成了時下高校“公開的秘密”。(《中國青年報》2010年9月19日)好一個公開的秘密!原本嚴肅的獎學金為什麼會被“潛規則”?

  據報道,時下很多大學的獎學金評選存在很多漏洞,人選確定既缺乏清晰、明確的標準,評定過程又充滿了人為操縱因素,貌似詳細複雜的規則,不過是一堆繁瑣的虛文,到頭來,只能是“撒鹽面”、“輪流坐莊”。於是,這樣産生的獎學金“人人有份”、“各取所需”,似乎也就見怪不怪了。

  評上的學生不以為榮,只當意外之財,而一般同學似乎也不以為意,學校裏有多少評比都在類似的敷衍、隨意中喪失權威性,等而下之,“窮斯濫矣”。可見,獎學金評選發放中規則意識的喪失,不僅讓獎學金制度蒙羞,也使得這樣一大筆獎學資金難以切實發揮應有作用,這實在很可感嘆。

  權力的過度介入,也讓獎學金的良好初衷被扭曲甚至蒙羞。很多大學生都提到,現在一些大學的獎學金往往成了行政化的附庸,不僅學校裏的領導在給誰不給誰的問題上有很大權重,就是那些擔任學生會職務、班幹部的學生,其獲得獎學金的機會,也遠遠比一般學生高。在一些大學,獎學金甚至被視為學生幹部的“辛苦費”,班務活動、學生會活動的機動經費。

  為什麼南大的輔導員會明目張膽地暗示學生“返還”獎學金?根源就在於輔導員在獎學金髮放上擁有絕對的權力。既然權力可以影響獎學金的發放對象,則當然可以“合法”提成。可嘆的是,學生們對此似乎也已司空見慣,“只要數額不是太大,也能接受”。可見,強權之下只能産生冷漠、順從乃至無可無不可的學生。

  無論國家獎學金,還是大學自行設置的獎學金,其初衷都是為了獎掖優秀學生、扶持貧困學生,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上進。從歷史上看,儘管具體表現形式不同,旨在獎掖激勵的獎學、助學方式卻綿亙不絕,眾多學子因此獲益。近年以來,國家更是加大了獎學金、助學金的發放比例,各大學也均有各自的獎學計劃。可以説,單純就制度設計而言,獎學金上面體現出來的制度善意毋庸置疑。

  因此,獎學金的制度善意不容扭曲,更不能被所謂“潛規則”踐踏。當下,一方面應以更明晰、操作性更強的程序來規範獎學金的發放,切實做到公開透明、公正公平;另一方面,還必須從根本上一點點祛除蔓延在大學裏的行政化取向,讓權力從獎學金評選中退出,讓獎學金回歸獎學金的本來面目。

熱詞:

  • 獎學金評選
  • 獎學金制度
  • 潛規則
  • 合法
  • 返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