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家沛:先説清成本,再説水價漲不漲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1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今年開年以來,我國多個城市啟動水價調整:長沙居民用水價格從每噸1.88元上調至2.58元;廣州公佈的兩套水價聽證方案,分別比原標準高出0.7元和0.6元;重慶計劃推進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2月20日《經濟參考報》)

  所謂水價調整,成為水價上漲的代名詞;所謂的水價聽證會,更是早已成為名符其實的聽漲會。如果從大勢來看,價格上漲當然都是有理由的。如果要漲就明明白白地漲,有充足理由地漲,那麼人們也就無話可説。問題是,如今的價格上漲常常是漲得糊裏糊塗,當然常常會遭到人們的質疑與反對。對此,筆者的看法是,先説清成本,再説水價漲不漲,以及應該漲多少。

  因為如今説到水價上漲,提出的理由基本上不用看都知道——成本推動,導致供水企業的巨大虧損。可是這裡就存在一個讓人疑惑不解的問題。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1800多家水務公司,只有18家上市公司全部盈利,凈資産利潤率平均達15.78%,而且比全國企業平均利潤率高約3個多百分點,是相當值得稱羨的。可是其餘的水務企業幾乎全部虧損,這不是太有趣了嗎?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一邊倒?

  恐怕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在於,上市公司的財務成本要公開,要經得起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及社會公眾的考問;而那些非上市公司呢,其成本到底多少,對外屬於“商業秘密”,到底是多少,完全由企業自説自話,企業説多少就是多少。之前《羊城晚報》報道,廣州市價格成本調查隊對廣州市自來水公司的經營成本進行審查和核算時發現,企業多報了成本3.56億多元,其“成本”被企業虛增率接近15%。同時,供水量則少報2402萬多立方米。分子增加近15%,分母則減少許多,最終得到的結論比經審查的平均每立方米供水成本高出0.348元,比例超過17%,於是自然也就有了39128.71萬元的“光榮的虧損”。我們不敢保證通過審查就能將企業所有的成本水份都擠乾,以及將所有少報的收益都找出來了,審查者也不敢做如此的保證。可是僅僅這一增一減之間,虛報的成本3.56億元加上少報的收入(2402*1.32元)3170萬元之後,“虧損額”,也就可以大體拉平了。那些非上市供水公司幾乎也都虧損沒商量,到底真實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也是一樣的途徑?人們當然希望搞清楚。

  如果真實的成本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況都説不清,那麼,如何能夠以此為依據來要求漲價?以長沙為例,從1.88元到2.58元,絕對值是0.7元,漲幅超過37%。廣州及其它城市的漲幅,也跟長沙的大同小異,遠遠超過CPI的漲幅,這,合理嗎?成本到底是多少都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數字之前,即便要漲,為什麼又一漲就是那麼大的幅度?

  水是典型的公共産品。中國目前居民所承受的水價,高還是低?據發改委的專家分析,當前中國每噸自來水的價格只相當於美國價格的41.9%,即美國水價比中國高1.4倍。但從人均消費負擔度看,中國為5.1%,美國為0.4%,中國的負擔度是美國的12.75倍,即同樣人均月支出100美元,中國要支出水費5.1美元,而美國僅支出0.4美元。可見,就是在那些常常言必稱美國的人那裏,中國水價的上漲是否應該如此急匆匆上漲,而且一漲就是大漲,也值得仔細思量。

  還有一個問題,中國現行對於自來水之類公共産品的做法是,虧損部分由政府財政來補貼。而財政應該補貼多少錢,首先還是應該搞清楚企業的真實成本情況,不然,完全可能一方面居民承受了高水價,同時政府花了冤枉錢,在成本不清的背景下,這樣的事太容易出現了。

  所以,結論就是,先説清成本,再説水價漲不漲,以及應該漲多少。

熱詞:

  • 成本
  • 水價調整
  • 水價上漲
  • 商業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