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璐:微公益是一場革命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微博的大潮中,“微公益”作為新亮點給寒冷的冬日帶來了一絲暖意。在一次公開活動上,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分享了自己對於微公益的看法。

  王振耀將“微公益”定義為“利用新媒體,讓自己將自己的點點滴滴關懷融于社會整體之中的一種公益行動”。他認為2011年是微公益元年,記者鄧飛在微博上所做的“免費午餐”行動,推動國家相關政策進行重大調整。這表明“微公益”促進了整個公共政策的提升。

  在微博上,微公益往往和個人品牌聯絡起來,例如嫣然基金是建立在李亞鵬、王菲的品牌基礎之上,壹基金是建立在李連杰品牌基礎之上。王振耀認為不僅如此,微公益也可以使普通人創造出自己的世界級的品牌,微公益可以使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中國的公益名人。

  王振耀根據自己多年從事慈善公益事業的經歷指出,“微公益”是一場革命,或者説將要改寫中國公益慈善的歷史,微公益會深刻影響中國人處理財富的方式。他並不同意有人認為當今中國處於道德淪喪的年代的説法,他以自己組織的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災過程中的感受為例説,一個墮落的民族不可能有這麼良好的救災表現。他説:“中國到了新的大禹治水年代,財富來了,由於沒有經驗,所以在處理上又回歸了傳統的辦法,我時常感慨身邊有如此多的好人好事,而微博加個體公益,是中國人展現自己的良心、品行的一個最佳平臺。”

  在如何掃清“微公益”的推廣障礙上,王振耀認為主要有兩個挑戰。第一,2011年中國GDP超過日本4000多億美元,意味著中日經濟地位逆轉,但與日本的明治維新相比,中國社會卻沒有完成體制、道德、倫理方面的轉型,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做公益要謹記整體性模式;第二,通過他和比爾蓋茨、洛克菲勒的對話,他感受到中國會産生大的慈善家,但一定要轉變傳統理念,先決條件是要增強民族和社會的活力,在轉型期需要平和的對話、深刻的反思,不然很難掌握滾滾而來的財富。

  2010年6月,56歲的王振耀辭去民政部慈善司司長職務,跳槽到北師大公益研究院當院長。談到“微公益”對高校工作的推動時,他介紹北師大即將推出公益網校,在網絡上使公益的傳播、提升、運營更快一些,搭建全球的公益網絡教育平臺,借助公益力量讓中國的公益實現一次跨越,實現像經濟起飛一樣的奇跡。

  王振耀鼓勵大學生參與公益創業,“微公益是最耀眼的創業時代,希望大學生抓住這個機會,希望媒體、基金會支持微公益創意,發現抓住公益創業的機遇”。

熱詞:

  • 微公益
  • 免費午餐
  • 微博
  • 北師大
  • 北京師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