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方:“藥”錢風波中的輿論投機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5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藥家鑫案在以另外的形式繼續著。2月8日,被害人親屬通過代理人張顯的博客宣稱,願意接受藥父在審理期間表示“贈與的20萬元”,理由是“被害人張妙的母親看病需要錢”。2月13日上午,“‘藥’錢風波”又有新進展。張妙之父張平選、之母劉小欠及孩子王思宇(王輝代理)通過張顯的微博發佈聲明稱,如獲藥家20萬元贈款將分文不留,“全部捐獻給當地農村貧困兒童”。(《中國青年報》2月14日)

  從“看病需要錢”到“捐資助教”,張妙家人索款理由的變化讓人大跌眼鏡。好在輿論沒有把靶子對準張妙家人,圍觀者大抵都清楚續寫藥家鑫案的“導演”其實還是張顯。從為受害人張妙代理藥家鑫案起,張顯就一直處在輿論的暴風眼中從未消停。此番“索款”意欲何為,用藥家代理律師蘭和的話説,“索款事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藥慶衛訴張顯名譽侵權案”。張顯無非是想轉移焦點,讓公眾視線回歸藥案受害者從而佔據道德高地,並置藥父于情法兩失之尷尬境地。

  張顯與蘭和的口水之爭在博客上呈現得淋漓盡致,從博客內容的聲明與反聲明中看,前者血脈賁張,後者似乎更收斂理性一些。備受關注的這20萬元,張家到底是否可以索回,法律上自然能找到相應的依據,只不過從情理上看,張家已經難獲民意支持。從2月8日“藥”錢風波爆發起,幾乎所有網站的輿論調查和跟帖都顯示,網友被張顯和張家的行為激怒了,幾乎一面倒的支持藥慶衛拒絕支付20萬。原因很簡單,最初信誓旦旦“不要流血的臟錢”,現在又出爾反爾,僅憑在這一點上出爾反爾,張家就不可能得到大多數網友的支持。如今索款理由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在輿論支持上,張家索款已經徹底輸了。

  “‘藥’錢風波”其實就是一場鬧劇,我所奇怪的是,這場鬧劇為何還能掀起如此大動靜的輿論風波。張妙被害,藥家鑫服刑,無論對於藥家還是張家,在這場事件中都受了傷。從傷痛中慢慢走出來盡可能回復平靜,或許才是這兩家人今後生活的最好出路。讓這一事件給兩家人帶來的傷害儘快淡化下去,媒體其實應該適時地“回避”他們。可惜,藥家鑫案後續中只要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輿論都會掀起巨大波瀾。從某種意義上説,媒體其實是在消費藥家鑫案的剩餘價值,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擔當中,對於藥家鑫案後續的報道,媒體平衡得未必恰當。事實上,張家“索款”真的有那麼大的新聞價值嗎?既然絕大多數圍觀者都認為這是張顯導演的一齣戲,我們為何還要為張顯“服務”呢?

  作為張家“師爺”的張顯已經被輿論的口水唾棄。即便獨立於主流輿論之外,我並不認為藥家鑫之死有些冤,但我一樣反感張顯的行為。他慣用邏輯上的“綁架思維”、他習慣性“情緒多於事實”的煽動,這都不該是文明社會裏大學教授的作為。利用公眾的正義感以達到私利的目的,並不能使社會更加公正。毫不客氣地説,在藥家鑫一案及後續中,張顯仿佛就是一個輿論投機者。

  如今,張家索款理由改口,張顯的“悲情牌”已經打盡,這個曾經利用了輿論的人已經被輿論拋棄。這個結局,或許能夠讓圍觀者對藥案本身有更深入的思考,反省是否曾因被煽動有過太激烈的情緒。人,作為一種情感豐富的動物,在很多時候難免狂熱,缺乏理性的判斷以及向真實回歸的動力。但是,一個成熟的人還必須要學會站在喧囂的輿論外獨立思考,無論“意見領袖”看似多麼正義,乃至他具備多麼強大的價值引領能量,你也必須做一個清醒的自由人。盲目地膜拜在“意見領袖”營造的輿論氛圍中,難免會被輿論投機者所利用。

熱詞:

  • 錢風波
  • 農村貧困兒童
  • 輿論氛圍
  • 輿論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