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社評:中美在21世紀不期而遇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今天啟程訪問美國。這次訪問是對兩國元首共識的落實。由於習近平在中國換屆進程中的特殊位置,還決定了這次訪問對中美關係的特殊意義。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外交界就形成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的判斷。這一把握指導了中國的對美戰略20多年。這期間世界發生了近乎顛覆性的變化,我們的感覺開始撞到過去的框架。

       未來的中美關係依然會“好不到哪去也壞不到哪去”嗎?我們不那麼確定了。

       中美之間出現一系列變量,但最根本的是中美力量對比的變化。2011年中國GDP約佔美國的45%,但貿易總額和製造業總産值都超過美國。過去“世界老二”(俄羅斯、德國和日本)的貿易總額和製造業總産值從未超過美國,美國第一次遇到中國這樣的競爭者。

       美國的國內發展遇到了困難,美國最大的失望其實是對自己的失望。對中國崛起的不安感,成了這個階段美國人宣泄心理焦慮的一個誘因。而給中美關係製造些麻煩,顯然比解決美國國內的現實問題要容易得多。

       中國對美關係的政策制定環境也在變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外交決策過程在複雜化。過去是絕對的精英主義,在對美戰略上不管內部有多少分歧,最高層一旦定調,便相對穩定。但現在精英主義弱化,民粹主義強化,民眾聲音對外交形成牽制,中美的協調難度上升。

       中美關係近年來的波動週期顯然在縮短,中美具體摩擦説來就來。中美高層見面的機會增多了,但大量具體糾紛沖淡了兩國高層對彼此戰略重要性的重溫和強調。中美關係常有在“十字路口”的感覺,這當然不是什麼好事。

       中美之間過去的一些共識在逐漸瓦解,新的共識有待形成。這期間,中美得能承受住彼此在新現實下的一番磨合,這對兩國不倉促進入一個由小到大的“攤牌鏈”非常重要。

       現在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都有針對對方的衝動情緒在涌動。把這種情緒控制在非主流狀態,對兩國來説都不是很有把握的事,但美方的難度顯然更高。

       美國議會和輿論總是在放大或直接製造中美摩擦,它們煽動起美國人的對華負面情緒,又反過來刺激了中國社會對美方的憤怒。這幾乎成了中美危機最常見的生産線。

       中國社會輿論的崛起改變了中國政府VS“美國全部”的局面,增加了中國外交的迴旋餘地,但也帶來了新的複雜性。美國不僅面對了“更強大的”中國,也面對了一個“更複雜的”中國。

       即使這樣,這畢竟是全球化時代,中美誰想與對方為敵,身上都挂滿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罈罈罐罐。中美大量摩擦既可以在氣頭上看得“比天大”,也可以在中美巨大貿易及合作量的高峰“被小瞧”。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誰都無從下手,願意不願意,大概都只能讓自然的競爭結果幫兩國做決定。

       希望習近平訪美成為兩國圍繞戰略層面認真思考的契機。中美都應搞清自己是誰,對方是誰,以及兩國有多大能力塑造彼此的關係。中美在21世紀不期而遇,它的戲劇性將越來越轟動。兩國都得扛得起。

熱詞:

  • 中國
  • 國家副主席
  • 習近平
  • 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