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汪曉東:“農村就要像農村”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如果沒有充分考慮農民的就業,社會保障也沒有跟上,就急風暴雨式地搞“村莊消滅戰”,那麼,這樣的新農村,對農民有多大意義呢?

  “農村就要像農村。”前不久到河南舞鋼市“走基層”採訪,市委書記高永華的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農村就要像農村,聯絡現在一些地方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一些現象,覺得這話很有道理。

  比如,有的地方提出,要按照城市的標準建設新農村。於是,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工業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會發現在田野里長出很多高樓,名曰“農民新村”、“農民小區”,實際上就是農民集中聚居區。農民就這樣告別了“稻花香裏説豐年”的庭院,“上樓”過上城裏人的生活。

  這樣有什麼不好嗎?客觀地説,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傳統的農村形態肯定會隨之有所改變。一個農家,前庭後院固然自在,但現在的農村人口有幾億,條件成熟的地區推進農民適度集中居住,也是一種選擇。筆者老家在江蘇中部地區,當地有關部門測算,原先一戶農民的宅基地平均佔地1畝多,實行集中居住之後,平均一戶用地不到0.5畝,這就節約出至少一半的土地。單從節約集約使用土地的角度看,推進農民適度集中居住,對於某些地區、尤其是相對發達地區來説,應當是一種趨勢。

  現在的問題是,新農村應該是個什麼形態?建設新農村,並不是要把農村建得和城市一模一樣,並不是要把農村也變成“水泥森林”, 還是應當保持農村特色,尊重農民的生活方式。要向城市看齊的,是農村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的標準,尤其是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

  舞鋼市尹集鎮張莊中心社區的農民新居,是請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專家設計的,二層小樓,200多平方米,結構很新穎,也很合理。從居住功能看,和城市居民樓沒什麼差別,但它又照顧到農民的生産生活需求和習慣,比如,每家都是兩層,上上下下也方便;專門設計了放置農具的房間;家家戶戶還有個小院,想養些雞鴨、種點蔬菜也有地方。“現在的新樓,美得很哩!”當地農民這樣説。

  農村就是要像個農村的模樣,新農村建設,要充分考慮到農村的特點和農民的需求,不能搞得不倫不類,“農村不像農村,城市不像城市”。

  有些地方搞新農村建設,就是急不可耐地趕農民上樓。這有認識問題,也有與農民爭地的問題。因為發展工業的土地指標不夠用,於是把手伸向農民的宅基地。至於農民上樓之後的問題,或許考慮得並不多。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不惜用推土機把長勢正旺的莊稼全部剃光,用來“建設新農村”。真不知道,這到底是建設新農村還是破壞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是個系統工程,必須因地制宜。農民住進新樓房,並不意味著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就完成了。上樓之後收入從哪來,如何實現可持續增收?如果沒有充分考慮農民的就業,社會保障也沒有跟上,就急風暴雨式地搞“村莊消滅戰”,那麼,這樣的新農村,對農民有多大意義呢?

熱詞:

  • 新農村建設
  • 尹集鎮
  • 建設新農村
  • 村莊消滅戰
  • 水泥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