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譚浩俊:否決,保護別人也是保護自己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面對強大的壓力,作一次強硬的姿態——否決,雖不是中國外交的風格,卻是特殊時期必須作出的特殊選擇。

  “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這些西方國家強加給其他國家的“意志風暴”,可謂一浪高過一浪、一陣強過一陣。美國參議員麥凱恩不就在近日公開表示,要把“阿拉伯之春”引入中國嗎?

  而事實上,美國等西方國家,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的“意志革命”,“和平演變”、“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以及其他類似內容,哪一個、哪一次不會把中國“攪”進去,把中國與這些“行動”緊緊綁在一起。就算中國此次不在敘利亞問題上投出反對票,西方國家也不可能讓中國清靜、讓中國置身事外。

  眾所週知,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本著溫和、積極、友好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維護世界和平。也正因為如此,在許多世界重大問題上,也很少投出諸如反對票這樣的行為。一方面,中國一再強調,不稱霸、不做超級大國、不干涉其他國家事務;另一方面,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只想把自己的事辦好,把本國的經濟發展起來。不想因為過多參與“職能範圍之外”的國際事務,而影響自己的發展。

  也正是因為這樣,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發出了中國過於“軟弱”的聲音。即便如此,中國仍然本著和平、友好、真誠的態度,處理各種國際事務,處理與各個國家的外交關係和經濟合作關係。

  問題在於,樹欲靜而風不止,中國的克制,中國的忍讓,中國的大度,中國的友好,並沒有換來對應的回報。西方國家似乎將此當作了中國的“軟肋”,一而再、再而三地圍著中國挑起事端,在許多問題上對中國施壓,甚至在人權、台灣、西藏等問題上不停地與中國製造摩擦,“考驗”中國的耐心。

  如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仍然一味地“忍讓”、“克制”,西方的味口會越來越大,會真的欺負到家門口。這一點,從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賴斯女士稱中俄兩國的投票“讓人噁心”中也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已經囂張到何等程度。可以説,已經根本不把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放在了眼裏。改變這種狀況的唯一齣路,就是反擊。雖然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沒有能力讓西方國家發生“意志革命”,但至少應當在發生在自己周圍的“意志革命”不那麼輕而易舉,甚至給他們借力。

  雖然在敘利亞問題上投出的反對票,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對票中的一次。但是,這次的反對票,意義非同一般,影響也非同一般。就國內而言,支持的聲音明顯佔了上風,那些一貫希望中國冷靜、克制、忍讓的人,也對此次中國的強硬,表示極大的支持,甚至認為中國應當在國際問題上更多地與俄羅斯結盟,以對抗西方國家的“意志強加”;另一方面,中國的“反對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許多國家的意志,特別是那些對西方國家強權政治深惡痛絕的國家,更是在為中國的“強硬”暗暗鼓掌。這其中,不乏阿拉伯國家。這些國家儘管對敘利亞發生的內亂表示深切的關注和擔心,但沒有一個國家希望敘利亞會出現戰爭,更不希望外部力度把戰爭引向敘利亞。

  説實話,中國並不想與西方“為敵”,也不希望與西方“對抗”。前提是,讓中國“置身事外”。如果非要逼著中國成為事態的“成員”,甚至事態的“主角”,中國就決不應該“置身事外”,就不應該讓西方國家任著性子去做、任著性子去傷害中國的利益。

  因此,在敘利亞問題上投出反對票,既是公正處理國際事務的需要,也是保護自身利益的需要。在經歷了一系列問題的考驗和實踐之後,中國需要在重大國際事務問題上,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中國可以不稱霸,但不能失去話語權,中國可以不把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也決不能讓別人把意志強加給自己。

  這是道理,也是公理,更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熱詞:

  • 考驗
  • 意志革命
  • 敘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