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左擔道:阿盟與敘利亞為何一點都不鐵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阿盟作為一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地區性組織,其宗旨是維護阿拉伯世界地區和平,捍衛阿拉伯地區各國的利益和主權。如果將阿盟比喻成為一個大家庭,那麼敘利亞則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

  雖然非盟受能力限制,並沒能主導利比亞局勢,但在利比亞受制裁時,非盟在面對列強的態度,要遠強于阿盟。至少他們在維護利比亞利益上,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對列強能夠説“不”。

  實際上,阿盟自剛剛建立,就狀態不佳。1945年阿盟成立,為了阻止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1947年阿盟聯合各國,發動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當時的以色列尚沒完整建立,國內沒有正規軍,軍事設備更是嚴重缺乏。與此相反,阿盟則擁有自己完整的部隊,還有充足的坦克和飛機等重型裝備,並且是多國聯合。因為戰爭雙方軍力懸殊,起初阿盟的進攻是順利的:埃及在巴勒斯坦南部攻下了部分領土,繼而外約旦佔領了耶路撒冷老城。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阿盟可謂佔據天時、地利和人和,但阿拉伯各國,卻因為彼此心存疑忌、內部不和,莫名其妙地,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敗給了以色列。也正因為如此,以色列才在中東站穩了腳跟。

  阿盟建立的初衷雖是好的,但阿盟的作為,卻一次次地令人大跌眼鏡。同為阿盟組織中的一員,這次敘利亞被阿盟及早地拋棄,證明阿盟組織,已散如黃沙,更沒有其建立初衷的意義。其推崇的各國合作、關愛的盟友聯合,早在西方分化之下,各懷春夢,彼此牽絆,消失殆盡。正如,對以色列的幾次中東戰爭,他們並不是敗給了以色列,而是敗給了自己,在自我的損耗中轟然倒斃。

  阿盟國家雖以財富著稱,但像一頭頭肥碩的奶牛,對外源源不斷地,輸送著他們國內豐富的石油資源,哺乳著西方不斷成長的胃口。如今的阿盟各國,基本都被美國囊于旗下。比如在阿拉伯之春,表現異常活躍的卡塔爾,被外媒稱為“小國大夢”。其領土僅一萬多平方公里,和中國北京差不多。但僅美國駐軍就達1萬多名。在這種國情下,卡塔爾首相提議,讓阿盟軍隊入駐敘利亞,試圖干涉敘國內政,就不足為奇了。而沙特的獨裁,一直為西方媒體所詬病。但美國關係與之友好,才讓美國寧願為沙特,背上“雙重標準”的指責。

  除了民族“血緣”,敘利亞還有著與阿盟的一點點關聯外,作為美國眼中釘的敘利亞,早就被阿盟排除在外。如今敘利亞與西方國家交惡加深,阿盟各國選隊站的跡象就愈加的明顯。

  如今的阿盟已經是變了味的組織,一如美國等列強的附庸組織,在這種情況下,阿盟以敘利亞國內局勢惡化為理由,暫停觀察團的在敘利亞的工作,就有跡可循了。據敘利亞官方通訊社援引敘政府官員消息稱,敘方對阿盟秘書長阿拉比停止觀察團在敘工作的決定感到遺憾和驚訝。敘利亞官方的震驚,實際也説明了,敘利亞政府還對阿盟心存一絲的希望,但也將會隨著敘利亞國內環境的持續惡化,化為泡影。一個親西方的阿盟,而只有阿拉伯國家組成的敘利亞觀察小組,已經對敘利亞政府不利,但敘利亞政府為何還要苦苦留住觀察組的成員,繼續期望他們在敘國的工作呢?

  以筆者所見,敘利亞政府應有以下幾種考慮:一是敘利亞政府,害怕與西方國家發生戰爭。為避免戰爭,敘利亞政府只能將寶壓在阿盟的觀察成員上。期望他們能夠公正客觀的陳述,而不是西方媒體的造謠生非。從而獲得第三方更多的國際支持,使敘利亞避開這場戰爭。二是敘利亞政府,對自己國家的境況,尚具有自信的掌控力。國內局勢並不是,外界渲染的那樣糟。敘利亞期望在敘觀察員,可以給外界還原一個真實的敘利亞。三是敘利亞政府,對自己的國民表現信心,他們相信民眾是與政府站在一起的。大家都不希望戰爭。

  眼下敘利亞陷入困境,阿盟觀察員只不過是敘利亞政府試圖抓住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雖然它未必值得信任。在敘利亞問題上,能否做到公正、客觀,都很難説了。正如俄羅斯外交部所對外界宣稱的那樣:“敘利亞需要更多的觀察員”。

  如果敘利亞政局,通過和平解決,那麼敘政府需要的,就不僅僅是阿盟單一組成的觀察團,它更需要的,是一個由中國和俄羅斯等國所參與,共同組成的敘利亞觀察團。

熱詞:

  • 敘利亞
  • 阿盟
  • 以色列
  • 血緣
  • 雙重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