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大光:美國防範中國意圖增加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09: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些年,美國加緊調整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防範中國的意圖比較明顯。但在軍事戰略中三次指名道姓地提到中國,這還是比較罕見的。足見這份名為《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的新軍事戰略報告,在對待中國問題上具有較深層次的用意。

       一、防範中國的色彩明顯增加

       美國新軍事戰略報告中3次提到中國。該報告稱,“從長遠來看,中國在亞太的崛起給美國經濟和安全等許多方面産生了潛在的影響”,兩國在維護東亞的和平與穩定、建立“合作性的雙邊關係”方面有著“很強的共同利益”。但是,“為避免在該地區造成摩擦,中國的軍力增長和軍事意圖必須更加透明和清晰”。報告同時指出,一些地區國家“比如中國和伊朗”發展的“反介入和區域拒阻等非對稱能力”,包括電子網絡戰、巡航和彈道導彈、先進的防空系統、水雷以及其它複雜的武器系統,對美國的“軍力投射能力”産生了重大挑戰。儘管如此,美國也要努力在投射能力上加強投入,以保證“通行自由”。

       報告針對中國的色彩明顯增加,強調必須集海、陸、空及海軍陸戰隊的資源為一體,突破中國、伊朗等國家“阻止美國進入南海、波斯灣及其它戰略地區的任何行動。”一位熟悉該報告草案的匿名官員稱,報告評估認為,美國應當具有威懾任何新出現的“反介入”戰力的能力。此外,報告呼籲美國軍方加大武器研發投入,以克服中國等國家利用遠程導彈和雷達阻止美國軍力靠近。報告主張,美國軍事部門必須更有效地協同配合,整合所有情報、監控、偵察能力,以及網絡安全工具、作戰原則于一體,以應對這些挑戰。

       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成員,中國的經濟十年來以年均超過10%的速度增長,並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對美國來説是一個不小的震動。不少美國學者稱,中國的崛起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美國的“領導地位”。此次美國“重返”亞太,還有一個不言自明的意圖就是要阻止這種態勢繼續發展,奪回亞太的主導權。美國如此而為,既是全球戰略安排,同時也是要保持對中國的強大壓力。所謂“關注”中國的軍力發展,決不僅僅是站在一邊看著,美國是要通過軍事力量的存在和顯示,對中國進行牽制甚或威懾。在此情況下,中美之間的較勁不可避免,中國面對的挑戰趨於嚴峻。

       二、注重提高應對“反介入挑戰”的能力

       經過此番調整,美軍的重心變為對中國日益擴大的導彈、潛艇、網絡武器等軍火庫進行制衡。當談到美國未來的敵手時,美國官員和一些媒體都重點提到中國。如美國彭博社稱,這份戰略評估報告強調美國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必須整合資源,以挫敗像中國和伊朗這樣的國家阻止美國進入南中國海、波斯灣以及其它戰略地區的努力。這是美軍應對目前以及未來挑戰的戰略部署,是五角大樓在預算遭到削減時對美國在全球的角色和使命進行戰略評估的結果。這也是美國新軍事戰略調整的深層用意。

       報告突出強調戒備中國“反介入”戰力。報告評估認為,美國應當具有威懾任何新出現的“反介入”戰力的能力,如中國正在研製的柴油動力攻擊潛艇,及中國和伊朗已經部署的反艦彈道導彈等,並在必要條件下“挫敗”它們。報告呼籲美國軍方加大武器研發投入,以克服中國等國家利用遠程導彈和雷達阻止美國軍力靠近。因為遠程導彈和雷達是用以防止美國在戰時利用海洋發起攻擊的重要裝備,因此美國注重加強應對措施的研發投入,“主要是在無人機、隱形轟炸機、隱形遠程巡航導彈及偵察、通信、指揮、監控系統和網絡戰武器等領域”。同時報告主張,美國軍事部門必須更有效地協同配合,整合所有情報、監控、偵察能力,以及網絡安全工具、作戰原則于一體,以應對這些挑戰。根據一份五角大樓評估草案,美國陸海空軍和海軍陸戰隊必須聯合資源,以阻撓中國、伊朗等國封鎖美國進入南中國海、波斯灣和其它戰略地區路徑的任何努力。

       美國新軍事戰略中有關中國的部分是由五角大樓此前宣佈的“空海一體戰”的概念發展出來的。這個概念要求制訂一項重要的空軍、海軍系統計劃,以遏制中國的“反介入”和“區域阻絕”武器。反介入武器,例如中國的新式反艦彈道導彈,是為了讓美國海軍和空軍遠離中國海岸。區域阻絕武器,如地對地導彈和隱形飛機,則設法防止前沿部隊,例如駐紮在日本和關島的軍隊,對中國採取行動。

       三、構築新的對華戰略遏制圈

       當今的社會歷史環境已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環境,美國不會再構建冷戰時期那種形式的軍事包圍圈,但出於對中國的防範心理,美國將構築新的對華戰略遏制包圍圈。這種包圍圈或許更趨向於地緣政治、經濟和外交而並非是完全軍事的包圍圈。通過分析奧巴馬政府的新軍事戰略可以看出,美國政府既重視與中國繼續雙邊合作,同時又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戰略遏制政策,並開始從更多和更深層面上構築對中國實施戰略遏制的包圍圈。

       一是加強亞太地區傳統盟友的軍事同盟關係。新軍事戰略調整,美軍將繼續加大對亞太地區的投入,繼續與該地區盟友和夥伴進行合作,雖然美國削減軍費開支,但是希拉裏•克林頓和國防部長帕內塔都一再表示,美國不會削減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而是要加強在這個地方的聯盟關係,包括韓國、日本、菲律賓、泰國和澳大利亞,如奧巴馬總統于2011年宣佈將向澳大利亞派駐2500名海軍陸戰隊員。

       二是利用矛盾挑撥周邊國家與中國集體對抗。近兩年來,美國利用中國周邊國家與中國的矛盾,或者是對中國的擔心,挑撥離間,主要是南海問題。如2010年7月23日,希拉裏在河內大談南海與美國國家利益關係。美國説,不是我們主動去講,而是他們跑過來找我們要我們去講。如今中國周邊國家裏面大概有三類:一類是和中國很友好,對中國沒有太多的擔心;另一類國家對中國有一點擔心,這是可以理解的;還有一類國家是經濟上希望得到中國的好處,軍事安全上希望依賴美國,在兩個大國之間玩平衡,盡可能多得到更多的好處。

       三是利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強化美國的在亞太事務的主導地位。美國一直擔心在東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它被排除出去。在美國人看來,“10+1”是中國和東盟搞自由貿易區,“10+3”是中日韓3國和東盟搞的自由貿易區。這裡面都沒有美國,那美國的地位在哪?所以美國要破解這個東西,它正好有一個抓手就是TPP,通過嚴格的門檻給東亞地區一體化進程設置框架或者説是定下規則。

       四是拉攏新興經濟體國家平衡中國力量。新軍事戰略強調,“促進建立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確保該地區的基本穩定和經濟活力,並鼓勵新興國家的和平崛起,與這些國家進行建設性防務合作”。美國認為,印度的崛起給重建全球戰略平衡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希拉裏•克林頓2011年到印度訪問也是極力鼓勵印度向東看,在亞洲發揮領導作用,而不要僅僅局限在印度洋裏面,這肯定是用來平衡中國的。誰都知道,印度是俄羅斯傳統的盟友,武器都是俄羅斯的,因此它不可能是平衡俄羅斯的。

       五是在亞太地區廣泛推廣美國式的民主價值觀。美國在亞太地區擁有眾多的傳統盟友,這些盟友都信奉美國式的民主價值觀,但美國並沒有停止推廣這種價值觀,還在不斷在亞太地區如印度尼西亞和緬甸兩國推廣這一觀念。美國比較重視印度尼西亞,並積極幫助其推進向美國式的民主轉型。對於緬甸,近幾年奧巴馬政府足足派了20起官員訪問緬甸,包括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2011年實現了訪緬,同時緬甸政府迫於壓力於去年9月宣佈凍結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斥資36億美元的伊洛瓦底江密松電站工程,美緬兩國于2012年1月13日宣佈互派大使。

熱詞:

  • 美國
  • 亞太地區
  • 軍事部署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