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印斌:校車標準不是一個純技術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兩周前,工信部發佈公告,就《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等四項國家標準公開徵求社會意見。目前,意見徵集階段已經結束,不過,各客車企業圍繞校車標準發生的爭執,卻引發輿論大嘩。執筆制訂新行業標準的宇通公司堅持參照美國標準;而部分中小型客車企業則認為以“宇通標準”綁架校車標準,將中小型的客車企業全部排除在外,有欠公允。(中廣網1月9日)

  客車企業還在那裏激辯標準,又是宇通標準,又是美國標準,而圍觀的民眾卻頗有些不耐煩了。直白地説,吵來吵去,怎麼感覺越來越偏離了制訂校車標準的本意,而淪為一種分肥市場份額的利益之爭?理論上講,校車標準的制訂固然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可是,如果總是這樣吵下去,聽任公共利益讓位於企業利益,只能是與期待中的校車安全漸行漸遠。畢竟,校車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校車標準也不是一個純技術的問題。

  首先,先有校車,在價值排序上肯定要優於高標準的校車。在國內廣袤的山區、農村,孩子們上學使用的交通工具往往因陋就簡,能步行走路當然要步行,兩條腿實在難以企及的距離則只能借助一些諸如殘破的汽車,甚至是馬車這樣的工具。這並不是孩子不喜歡更舒適、更安全的校車,也不是校車標準缺失的問題,而是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接觸到那樣的校車。

  以曾經發生過校車慘劇的甘肅慶陽、江蘇豐縣等地為例,兩地出事的校車,其實只能算作是“接送學生車”,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校車。至於雲南運送學生出事的馬車,就更不足論了。這些車輛雖然不能稱為校車,也談不上什麼嚴格的標準,但實實在在客觀存在。這種客觀存在想必還會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繼續存在。可以説這就是我們的國情。

  其次,頻頻發生的校車事故,暴露出來的不僅僅是行車安全的問題,而關鍵是國內中小學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的問題,是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在大批農村中小學被撤並、大量農村中小學依然存在上學遠上學難的情形之下,過於膠著于校車標準的討論,不免有轉移焦點的“嫌疑”。當然,簡單的認定校車標準是一個偽問題,可能有些過於武斷,但是,至少是一個比較超前的問題。時下的急務,並不是關於校車標準的爭執,更不是什麼“一步到位”、直接與發達國家的校車接軌的問題。

  技術的問題不是不能討論,有市場存在就有利益訴求,包括客車生産廠家在內的相關各方,當然都可以主張自家的利益,以求在未來的校車市場中分得較多的份額,這些都屬於經濟理性,無可厚非。問題是,一項嚴肅的社會政策不能完全被技術指標、經濟理性主導甚至是誤導,從而將校車背後的真問題遮蔽了。那樣的話,最終受害的依然是那些對類似清談一無所知的窮孩子。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地方政府也不應該將校車問題單純歸結于標準和技術,而是應該深刻檢討以往政策性的疏漏、失誤,全面評估一下行政強力推動下的撤校並點到底“效果”如何,並儘快做出補救措施,以減少國民因此而受到的煎熬。不能再沉默下去了,也不能只是在校車標準、交通管理這些技術性問題上打轉轉,更不能回避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真問題了。

熱詞:

  • 技術指標
  • 校車問題
  • 嫌疑
  • 效果
  • 客車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