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臺媒:島內糖尿病盛行率翻倍 “文明病”很可怕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0日 10: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台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前島內健保資料公佈,近10年島內民眾糖尿病的盛行率翻了一倍,至今有大約135萬台灣民眾患有糖尿病。台灣《新生報》今日對此發表社論。分析目前糖尿病在世界流行的情況及原因,指出糖尿病是種“文明病”,那應該是一種“文明”對弱勢者的剝削,在身體與疾病上的展現。同時社論指出島內應對糖尿病流行相關措施,糖尿病不僅只是衛生部門的工作,需要各個部門分工配合,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評論摘編如下:

       日前島內健保資料公佈,近10年島內民眾糖尿病的盛行率翻了一倍,至今有大約135萬台灣民眾患有糖尿病。以2009年為例,糖尿病所花費的健保費就破千億元(新台幣,下同),超過島內民眾健保支出的1/5。除此之外,糖尿病所造成的並發癥,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截肢、失明,更是台灣民眾失能、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也難怪有人認為,其實糖尿病比歐債、金融海嘯都來得可怕。

       有人説,糖尿病是“文明病”,不過這種説法很可能只説對了一半。事實上,目前全球超過3億5千萬的糖尿病患,有超過80%生活于中低所得國家。同時比起高所得國家,貧窮國家的糖尿病則有較為年輕化的趨勢,往往不到40歲就發病。而這種情況在各國國內也有不平等的分佈情況,以中高所得國家來説,糖尿病主要出現于較貧窮的人身上。所以,如果説糖尿病是種“文明病”,那應該是一種“文明”對弱勢者的剝削,在身體與疾病上的展現。

       糖尿病的主因,來自於“肥胖”以及“缺少活動”,而這兩個因素都有其社會環境變遷的根源。舉例來説,食物生産、營銷與販賣管道的全球化,使得西化而高熱量的飲食方式,低價而時尚地暴走全球,肥胖流行病蔓延各地;另一方面,生活型態的轉變,乃至工作條件的惡化,也進一步造就了“缺少活動”的根本結構。最近即有一篇大型的世代研究發現,輪值夜班的護理人員,有比較高的糖尿病發生率。

       糖尿病雖然有其遺傳性的因素,不過仍然可以預防。許多證據都顯示,適當的運動(如每天進行30分鐘中度運動)以及健康的飲食習慣(適當攝取蔬菜水果、減少含糖與飽和脂肪食物),能夠有效地預防第二型糖尿病。這些民眾所熟悉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個人層次落實起來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許多人往往有“知易行難”的感嘆。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在發展中國家的經驗顯示,在有限的資源底下,這些國家不僅無法花大錢來治療與控制糖尿病,而在預防上若仍然採取“個別化”的風險管理策略,可能白花錢也很難有效果。當各個西方先進國家醫療費用不斷上漲之際,他們也開始尋求在資源愈來愈緊縮時,以“人口為基礎”的公共衛生預防措施。這不僅比較省錢,也更有效,但可能需要政府更大的決心。

       目前島內的社會文化環境顯然是一個“製造肥胖與缺少活動”的溫床。若從“人口健康”的觀點出發,糖尿病的預防策略還是得回到“肥胖”與“缺少活動”的社會性根源來著手。以“食物”方面來説,包括高熱量食物的標示,食品銷售、廣告與促銷活動的規範、校園營養午餐健康飲食教育等;而“環境”面向則包括了工作條件的改善,如工時過長的修正與落實、工作環境安排適當的休息與運動,另外還包括公共空間的營造,比如強化鼓勵居民活動的空間設計、更為友善的行人與自行車交通路線,以及市民運動空間的規劃等。

       不過,若回到整體的措施來説,最重要的還是各部門之間政策的一致性。糖尿病不僅只是衛生部門的工作,同時牽涉了農業生産、勞動安全、都市計劃以及教育部門等面向的考慮。經濟與社會政策實在不能再繼續荒謬地一面製造疾病,然後一面期待醫療部門不斷地收拾殘局。這樣下去,健保的錢,其實永遠都不夠花。糖尿病一點也不文明。

熱詞:

  • 台灣
  • 糖尿病
  • 文明病
  • 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