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楊林尾:《金陵十三釵》“衝奧”成功又如何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8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不管張藝謀多麼扭扭捏捏,廣電總局電影局都毫不含糊地將《戰爭之花》(《金陵十三釵》在國外的英譯名)推薦參加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而且是代表中國。  

       為什麼非要推薦張導的這部新作角逐奧斯卡不可呢?是因為這部影片號稱要奪得10億元的票房?還是因為它是投資6億元的大製作?還是因為它是一部能代表中國電影水平的優秀之作?抑或因為其它什麼別的原因?電影局不説我也不敢瞎七瞎八地亂猜。  

       首映時,有觀眾質疑,高達6億元的投入是否如外界傳言,奔著“衝奧”的目標?張藝謀解釋道:“這也不是我的所思所想,更不是我拍一部電影的目標,趕上這個點兒了,有了這個機會我一定也不排除,絕對不會説不要,永遠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説,拍這個電影、寫這個故事,全部是對著那個事準備的,這就徹底不對了!”儘管張導做了徹底地否定,但是客觀上“衝奧”乃是這部影片的根本目標。影片告訴我們,從主題上來講,“就是美國電影學會在評判金球獎與奧斯卡時最常用的衡量標尺——救贖主題”。男主角選用的是獲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的國際一線影星克裏斯蒂安貝爾。影片中大量的英語對白,還有場景乃至情節不乏對二戰經典影片的“仿製”。我在觀看時就往往産生是在看一部美英等國二戰片的“錯覺”。一句話,外國(其實是美國)元素多多。  

       當然,《金陵十三釵》在國內上映時票房不錯。據説,截至18日晚24時,全國公映場次近5萬7千場,觀眾人次近350萬,總票房近1.5億成為當周的票房冠軍。但是,高票房是在高價格的基礎上獲得的。350萬人次的對象基本上是城市觀眾,且基本上是青年。因此,被讚譽有加的高票房並不能證明它是一部為廣大觀眾所喜歡的影片。何況看電影並不像買衣服等商品,事先能看得見摸得著。並且還受到一些主流專家學者的批評。如朱大可在《南方都市報》上撰文《消費苦難為情色愛國主義》、楊俊蕾在《文匯報》上撰文《<金陵十三釵>:倣經典二戰片沉溺色彩誘惑》對它進行了尖銳而中肯的批評。網民在網絡上的批評更是壓倒性的了。就是國外的一些媒體也從藝術角度提出了批評。如美國《華爾街日報》“中國實時報”欄目刊發的評論文章就認為,“中國觀眾可能會被這個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背景所打動,但電影畫面奢華、過於好萊塢模式、情節也不夠感人。”《好萊塢評論員》在評論文章裏也指出,“有些原本只有在好萊塢大片裏才能看到的場景,(竟然)出現在了南京大屠殺這種慘烈歷史事件中”,影片所表達的強烈性意識在這裡“不合時宜”。要我看,《金陵十三釵》就是部用妓女做賣點的商業片,談不上什麼藝術。它代表不了中國電影藝術水平。  

       就算這些批評都是無理的。就算《金陵十三釵》“衝奧”成功。那麼,我們究竟能得到什麼呢?打個比方吧,自從許海峰在奧運會上實行金牌“零”的突破後,我們在奧運會上的金牌數一直位於世界前列。但是我們依然不是體育強國,全民健身仍然沒有實質性的進步,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講句大實話,充其量只能説明我們有導演能問鼎這個世界電影藝術含量最高的獎。它改變不了我國電影整體上大大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的現實,更談不上帶動我國文化這個“軟實力”的輸出。而且將有可能造成如此負面效應:為了捧得國際大獎,為了文化“軟實力”的輸出,紛紛仿傚《金陵十三釵》,按照西方模式去拍影視寫小説,按照西方認可的標準去發展我們的文化事業;中國的苦難歷史,刻在國人心上的痛,可以用商業與娛樂的方式去編排與消遣。但是如此而來,真正屬於中華民族的藝術將在哪?  

       毫無疑問,廣電總局電影局推薦《金陵十三釵》“衝奧”,對《金陵十三釵》是特大的利好。在這利好消息的刺激下,10億元的票房很有可能成為現實。所以,不管“衝奧”是否成功,只要能賺一大筆就行。所以,《金陵十三釵》的主人們可以大大地歡樂、歡慶。不過,可惜的是其他導演、投資人就沒有這樣的幸運——政府的大力幫助。

熱詞:

  • 張藝謀
  • 金陵十三釵
  • 廣電總局
  • 奧斯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