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社評:“抗議之年”,思想不能輸給口號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7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時代週刊》將“抗議者”評為2011年年度人物,並非毫無道理。“抗議”確實在今年從阿拉伯世界到西方都製造了震動,它的波及面如此之廣,前所未有。


  當大批抗議者走上街頭的時候,意味著這個國家解決問題的合法管道至少部分堵塞了。佔領華爾街運動告訴我們,所有國家社會治理管道的暢通度都不是100%。在西方,抗議成了社會的出氣閥,主流社會對抗議很寬容,同時也很蔑視。而在中東和北非,大規模抗議卻看上去集聚了改朝換代的力量。


  埃及那些國家真的是被“街頭抗議”推倒的嗎?


  也是也不是。埃及等中東國家社會矛盾的嚴重性不是抗議製造的,但抗議把它們尖銳地擺在政權和人民面前。一個物質根基不足且毫無迴旋餘地的社會,做出了推倒重來的倉促決定。大規模抗議像是對這個決定十分混亂的投票過程。


  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是無論如何也挽救不了的。中東有的國家眼看著示威活動從很小的規模開始,一步步演變成全國抗議。原本強大的政權,事到臨頭時就像紙糊的一樣。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並非所有發生了抗議的國家都是毫無希望的,那麼在抗議的初始階段,或者持續了一段時間後,誰來裁定抗議的性質,以及那個國家健康或病態的程度呢?


  這個裁決權目前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西方輿論手裏。非西方國家對此進行抵制往往是艱難的。抗議的合法化程度在西方最高,對抗議的適應西方也最嫻熟。這使得非西方國家如果就這個問題與西方講理,就像小孩子和大人之間的爭辯。


  抗議都有追求利益的成分,它的合理性永遠都是相對的,其目標理性的高低也很不確定。但當抗議情緒主導了一個社會的公眾思想時,這種細緻的思辨必然被口號淹沒。


  對於中國這樣社會矛盾多發的國家,2011年世界大範圍的抗議活動留下了有益的提示。首先,中國切不可在抗議的自由度上與西方攀比。事實證明,所有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點上都比不過西方國家。中國社會不可在這個問題上逞能,理想主義。


  第二,在慎對抗議示威的同時,中國社會一定要有對它們的偶然爆發,甚至一定規模的爆發,擁有承受力。中國公眾得有獨立判斷國家政治形勢的能力,而不被西方輿論的裁決所左右。不建立起這樣的承受力,中國的社會穩定永遠都差一份關鍵的富餘量,缺一份必有的從容。


  第三,在抗議和示威不受鼓勵的中國,社會治理管道的疏通必須是主動、積極的,中國經濟和社會改革的推進速度,必須比抗議自由的國家更快。中國在民生及反腐、社會公平等領域都需不斷建樹,政府必須有抗議正在進行的緊迫感。


  總之,抗議的流行是全球化浪潮的一部分,完全躲開它顯然不現實。但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如果被它誤傷,將是這個社會的悲哀。未來西方與新興國家博弈性價比最高的手段,就是對它們的內部情緒進行影響甚至操控。在全球化之前,這很難做到,但現在,這樣的可能性是實實在在的。


  作為中國,至少還需要幾十年的發展,國民才會在對外開放條件下,擁有在西方面前充分的政治文化自信。在這之前,我們得不斷提醒自己別被忽悠了。▲

熱詞:

  • 抗議
  • 氣閥
  • 年度人物
  • 阿拉伯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