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董偉:“走出去”更要謹慎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6日 13: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0年前,“走出去”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如今,中國已是國際投資市場的重要角色。趁著金融危機的當口,不斷的大手筆購並,展示了中國企業的力量,也令全世界側目。然而,對於中國企業來説,如何成為成功的跨國公司仍是待解的課題,即便是以國家為依託的中央企業也不例外。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表示,央企“走出去”,開展國際化經營,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央企在境外(含港澳地區)營業收入3.4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28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7%和28%。其中,中航工業成功收購全球第二大通用飛機製造商西銳公司,中國化工成功收購全球第六大農藥企業,中國建築合同額19億美元的美國巴哈馬大型海島度假村項目正式開工,中國聯通與242個國家和地區521家運行商開通國際漫遊業務。

  也不全然是好消息。由於利比亞的亂局,幾十個中國在利企業工地遭到搶劫,直接造成大量損失。雖然通過成功實施大撤離,在利人員安全歸國,可是那裏的項目幾乎全部停工。其中,中國水利水電、葛洲壩和中國鐵建等公司的合同額數以十億計。儘管國務院國資委採取了一系列財産保全措施,但是未來的風險仍然難測。

  緬甸密松水電的意外擱淺也是一大打擊。這個中國目前最大的海外水電投資項目——投資額高達36億美元,于2009年開工建設——由於受到各種政治勢力和利益群體的糾葛,突然遭緬方單方面叫停。其總統吳登盛9月30日向國會發表聲明,稱根據人民意願在本屆政府任內擱置興建中緬合作的密松電站項目。之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立即表示歡迎。

  顯而易見,隨著中國企業日益融入到國際化大潮中去,收益和風險都在大幅度地迅速增加。對形勢的錯判、意外的事件等都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背負著全國人民希望的中央企業“走出去”更需要慎之又慎。

  現在看來,中央政府正在兩手抓:一是服務,努力完善對外投資服務的保障體系,加強對外投資的宏觀政策制定和制度設計,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推動企業建立科學、高效的經營管理體制,有效防控各類投資風險;二是監管,落實境外資産經營管理責任,加強境外投資、融資、産權、資金、合同等重大事項管理,開展境外業務與管理狀況定期審計。

  8月23日,商務部和國資委聯合還簽署了《商務部國資委協作備忘錄》。備忘錄強調,在“十二五”期間建立更為緊密長效的協作機制,進一步推進並規範中央企業對外投資合作,建立健全對外投資合作管理和境外國有資産、投資和産權管理、社會責任等制度體系,規範企業境外經營行為等。

  當然,“走出去”的主體是企業,最終還得看它們的表現。有央企的領導已經指出,根本大計是如何讓中國的經商環境更健康、更乾淨,減少企業的寄生行為和機會主義。“中國社會必須給自己的企業更大的壓力,讓他們誠信守諾,這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中國企業能走多遠。實際上,國際化只是企業的延伸。內功不行,走到哪也立不住。”(董偉)

熱詞:

  • 走出去
  • 商務部
  • 國際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