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聃:當“過勞死”成為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1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王聃(湖南市民)

  胃病也能要人命?日前微博一條消息引發網友關注:北京一位女孩16日因急性胃潰瘍導致失血性休克而去世,年僅23歲。據悉,12月14日,她忍著胃痛還在上班,15日被確診為急性胃炎,第二天去世。微博稱,這個花季女孩可愛,開朗,長期加班、熬夜、每天晚上九點後晚餐。微博轉發超過42000多次,評論超三千條。(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09版)

  魯迅早就説過,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一個年輕女孩因胃炎而死,我們還能再説什麼呢?也許,此刻所有的語言都是蒼白乏力的。蒼白與乏力,顯然並不僅因為一個女孩的驟然離去,更多的是,當“23歲”“長期加班”“忍痛上班”與“熬夜”等詞彙膠著在一起時,圍觀者都從中若隱若現地看到自己的影子:用健康換取工作,用過度的疲勞去贏得現實的生存。心悸且無奈的情緒交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網絡的熱烈關注。

  關於愈來愈多見的都市“過勞死”,學者秋風曾撰文表示,每個時代,每個社會,其實都有“過勞死”現象,一些官員的鞠躬盡瘁就在此列。或也可以説,過勞的根源,其實是我們文化中固有的一種美德。但在現代社會裏,很多“普通人”拼命工作,包括連續加班,卻在一定程度上是自願的選擇。他是為了實現自身收益最大化。這些員工也清楚這對健康有害,但經過權衡後,寧可承擔這種風險。所有在都市中拼搏者,其實都是那個“不得不自我傷害的人”。

  選擇自我傷害與獨自承擔風險,於是必須為加班和高強度的工作戰鬥到底,於是必須承擔“有工作無生活”的沉重代價,這是許多白領的“可憐之處”,也是都市裏普遍的情感鄉愁。然而,換個角度來看,它又是于高節奏現代社會裏謀稻粱者的宿命。那些高房價、高生活成本與激烈的競爭壓力已不去説它,至今仍不是那麼完善的用工保障體系,也讓“被過度壓榨者”的權利投訴難收滿意效果。

  當“過勞死”成為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有沒有一種可能,讓“白領們”既能尋常且詩意地工作,又不致透支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如果説整體的社會發展路徑暫時是不可改變的,那麼很大程度上,它更取決於“國家的重視”。美國將過勞死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徵,並擬定了相應診斷標準,歐美一些國家制定了相關的規定:如果員工身故原因被認定為過勞死,就可以據此對僱主追責。

熱詞:

  • 過勞死
  • 23歲
  • 微博
  • 普通人
  •